巧生爐作者—陳巧生
中國銅爐大師陳巧生1957年生於江蘇,字彥岐,號爐香居士,自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陳巧生出生於銅爐世家,祖上自清朝起從事銅器和銅爐製作,陳巧生是陳氏銅爐技藝的第三代傳人。
自20世紀70年代起,陳巧生致力於挖掘、恢復自明代起逐漸失傳,至民國時期已完全失傳的宣德爐製作技藝。
近40年來,陳巧生在家人的支持下,通過遍訪各大博物館、查閱古籍和數千次試驗,終於復原明代宣德爐鑄造技藝,繼而完善和發展了銅爐開模、煉銅、鑄造、皮殼製作等幾十道關鍵工藝。陳
巧生自幼勤奮好學並對傳統“宣德爐”製作技藝情有獨鍾,承藝四十餘年來不斷鑽研,致力於恢復、繼承並發揚傳統“宣德爐”製作技藝。陳巧生所製作的古韻銅爐,嚴格遵循古代工藝和製作技藝,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開始聞名於中國銅爐界和中外文物收藏界。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在看到陳巧生製作的“宣德爐”作品後,盛讚“古有宣德爐,今有巧生爐”。
陳巧生大師製作的“巧生款”宣德爐被當世藏家稱為“巧生爐”,其造型古樸,工藝精湛,色澤潤和,充滿靈氣,寶光內斂,與清明“宣德爐”毫無二致,不可分辨。
2011年,陳巧生榮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韻銅爐製作技藝傳承人”稱號(蘇州市人民政府頒布) 。
巧生爐的聲名鵲起
自上世紀80年代起,鑄有“陳巧生制”等私家款的銅爐開始聞名於中國銅爐界和中外文物收藏界。大陸收藏家馬未都先生盛讚“古有宣德爐,今有巧生爐”。進入新世紀後,陳巧生依託其挖掘、恢復、發展的傳統銅爐製作技藝,創立“巧生爐”這一蘇工文化品牌,令中國中斷近百年的銅爐文化延續香火,發揚光大。作為佛教禮器,“巧生爐”獲得中國各大寺院主持、高僧和宗教界人士的認可。2010年,北京雍和宮主持堪布嘉木揚?圖布丹活佛委託陳巧生大師為雍和宮鑄造三鼎銅爐。蘇州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師將巧生爐作為供佛禮器,以表達對菩薩的誠意尊敬。台灣星雲大師到訪寒山寺時,秋爽大師以巧生爐為禮,贈與星雲大師。2010年上海世博會,16鼎“巧生爐”作為中國傑出文化藝術品的代表在世博會中國館隆重展出,並作為國禮贈送給出席世博會開幕式的各國政商貴賓。作
巧生爐特點
為 當世中國銅爐精品,“巧生爐”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一,原料珍貴,鑄爐過程中除銅材外,還添加金、銀、錫、鎂等貴金屬,令爐體格外細膩;二,煉次繁多,爐材經過十二煉後爐質純細,如嬰兒肌膚;三,爐呈寶光,遵循古法所製作的宣德爐,無論材質、器型、皮殼、神韻都堪稱經典,體現了中國千年傳統文化的歷史感和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