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表
1928年廣西省立廣西大學創建
1932年廣西省立廣西師範專科學校創建
1936年廣西省立醫學院、廣西省立廣西師範專科學校併入廣西省立廣西大學
1934年廣西省立醫學院創建1936年併入廣西省立廣西大學1939年正式合併為 國立廣西大學
1949年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大學。
學校歷史
1927年春,李宗仁統一廣西後,決定在廣西辦一所大學。 馬君武受邀返回創辦省立廣西大學。
1928年初,廣西大學開始基建施工,歷時半年。當地政府舉行了盛大的開學典禮,馬君武被聘為第一任校長。上任伊始,他就給廣西大學提出了“復興中華,發達廣西”的立校宗旨。 當時的廣西高中畢業生很少,所以廣西大學首屆招收的均為預科生。雖是預科,馬君武卻從上海等地聘請了13名教授來校任教。
1929年6月,粵桂戰爭爆發,梧州被粵軍占領。廣西大學停辦,馬君武應蔡元培之邀,出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一職。學生猛增到1000多人,逐步使中國公學進人全盛時期。由於馬君武重視培養人才和科學研究,而對國民黨黨義及紀念周等不予重視,所以引起國民黨當局的不滿。
1931年5月,廣西省政府電傳馬君武、盤珠祁(副校長)回桂。馬君武第二次任廣西大學校長後,設立了理學院並。同年開始招收招收首屆本科生。“馬君武主張 “學校要養成科學的智識,工作的技能和戰鬥的本領。讀死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後的我們要能工作,為生活而工作,用新的方法改良我們的生產。
馬君武向廣西大學全校師生指出:廣西大學教育的目標不但是知識的傳授、技術的學習,還應與國運的隆盛、民族的復興、社會的發展密切聯繫。
馬君武在期間,辛勤規劃操持,聘請有才識之土和進步學者任教,提倡科學研究,聘請國內一些著名教授來校講課,添置圖書儀器,充實教學設備,開辦化學、機械等教學工場,使學生獲得實踐知識,並成立科學研究機構,出資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助教出國留學深造。他強調學生要注重協作精神。馬君武提倡西方科學教育,廣西大學開辦了許多國內稀缺專業,機械系、電機系、土木、農學等師資教學力量雄厚。”廣西大學機械系設有機械廠,包括木模、翻砂、車工、銑工、鍛工等多個部門,是機械系學生實習的良好場所。
1935年,廣西大學成立植物研究所。聘請時任國際植物學會副主席的中山大學著名教授陳煥鏞任所長,除陳煥鏞外,竺可楨、陳望道、千里駒、李四光、王力、李達等,都曾是廣西大學的教授或兼職教授。馬君武曾用一句話來描述廣西大學的教學氣氛,“西大有一種精神,就是‘大家拚命’。對於貧寒學生,馬君武始終關心有加。他在校內籌集“苦學基金”。
1936年,白崇禧在廣西大學率舉行軍訓,馬君武表示同意,這一創武舉隨後被全國高校採用。馬君武和白崇禧意見相左,氣憤之下辭去了校長一職。 1936年廣西大學轉移到桂林雁山西林公園與省立廣西師範專科學校合併。同 年增設文學院和醫學院(1937年獨立建制,成立廣西軍醫學校,即廣西醫科大學前身)。
1939年,批准升格為國立廣西大學,,廣西大學的學生集合到省政府請函,要求批准馬君武重任廣西大學校長。 馬君武第三次出任廣西大學校長。上任第一天,馬君武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向來不找事做,但若國家有事要我辦,我也不辭,尤其是在此國難期間,人人應該盡力救國。我休息了3年,精神業已恢復,不妨再來主持(廣)西大(學)。” 為了辦好廣西大學,他廢寢忘食、嘔心瀝血,身體每況愈下,卻毫不在意,經常帶病堅持工作。
1936年廣西大學理工學院在日軍空襲中被炸,1937年自梧州遷至良豐。由於沒有實驗室,儀器已經生鏽或者損壞。馬君武見此情景幾乎落淚,立即在雁山修建圖書室、物理館、化學館、機械館……,撥國幣10餘萬元增添圖書儀器,極大地改善了廣西大學的辦學條件。
抗戰期間,此時廣西大學吸引了很多學術界知名人士任教,學生也來自全國各地, 馬君武延攬了竺可禎、李四光、李達、陳望道、陳寅恪、千家駒、丘晨、施汝為、文聖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學術氛圍濃厚,綜合實力得到極大提高,於1939年改為國立大學。當時的師資力量、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素質,均不遜於國內名牌大學。
1940年8月1日,馬君武因胃穿孔症醫治無效,在桂林雁山校區病逝,享年60歲。此時,距他第三次擔任廣西大學校長不足一年。
馬君武去世後,蔣介石發來唁電:“驚聞馬君武先生遽捐館舍,無恁愴悼。先生耆賢,文化先驅,未睹中興,突殞下壽,感教澤之在人,定流傳於久遠。 中共方面,周恩來為馬君武送來輓詞: “一代宗師”:
國民黨中央決議由國民政府明令褒揚,發給治喪費5000元,生平事跡交國史館,特派委員黃旭初代表致祭,舉行了隆重悼念儀式。 從那時起,馬君武長眠桂林雁山腳下,已經整整70年。
馬君武以主張“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理念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一起被時人譽為“北蔡南馬“。
他在廣西大學的頗多建樹, 對廣西大學一代又一代師生來說,馬君武自然是他們永遠懷念的老校長。每年清明節,廣西大學的師生代表都會到馬君武的墓前獻花掃墓。從2002年起,紀念活動又增加了一個特別的儀式——發放“馬君武及夫人馬周素芳獎學金”,這是馬君武的兒子馬保之、馬衛之為紀念父母而設立的。
1944年秋,日軍侵桂,廣西大學輾轉遷徙。1946年夏,全校遷回桂林。1947年,該校設有文學院、法商學院、理工學院、農學院4院。文學院設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教育3系;法商學院設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會計銀行學4系及統計專修科;理工學院設數理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礦冶工程學、化學工程學7系;農學院設農學、森林學、畜牧獸醫學3系。另設有經濟植物研究所和大學先修班、附設中學班,在梧州還有農林場及農村合作社等。
到1949年,廣西大學發展成為擁有文教、法商、理、工、農等5個學院,下設22個系和4個專修科,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綜合性大學。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了。國立廣西大學從此踏上新的征途,為了臨時主持學校開學上課事宜,12月5日,通過民主協商並選舉,將廣西大學臨時校務輔助委員會改組為廣西大學臨時校務委員會。由法商學院院長張映南任主任委員,會計銀行系主任張先辰任副主任委員。
同年12月28日,為了加強學校的領導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林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發布命令,任命了二十三人組成廣西大學校務委員會。
廣西大學校務委員會具有學校最高的權力,從委員會成立至校長到校前兩個月內,它領導了師生員工進行了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完成臨時校務委員會為恢復學校正常秩序所進行的工作。
二、安排補授上學期因時局動亂而未完成的課程,補課時間延長至1950年3月底。
三、局部改革課程,開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發展史》等課程。
四、依照桂林市軍管會頒布的《國立廣西大學行政組織大綱》,改革學校行政組織系統,新設秘書處,取消訓導處及校長辦公室。
1950年2月下旬,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知名人士楊東蓴為廣西大學校長。3月2日,楊東蓴校長在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張雲逸、桂林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部部長劉宏陪同下到校正式就職視事。
1950年3月16日,由於廣西省人民政府在2月做出決定,將國立南寧師範學院併入廣西大學。南寧師院教育、國文、史地、英語、數學、理化、博物等七個系師生員工共358人,從南寧遷到桂林併入廣西大學,成立了廣西大學師範學院,院長陳一百。
1950年4月7日,廣西大學政治系在學校大禮堂隆重舉行追悼烈士廖茂金,趙建謨大會,全校師生及校內學術團體參加了追悼大會,並獻了花圈和輓聯,其中教授會、職工會輓聯寫道:
熱血未空流,今朝錦繡河山畢竟是人民天下;
精神長不死,留取英雄楷模好教育我輩書生。
建國正需才,何竟慘遭敵毒手;
太平方肇始,揮毫灑淚吊英豪。
1950年5月5日,為了熱烈慶祝桂林解放後的第一個教師節,全校師生舉行了盛大的尊師晚會,師生間空前融洽的氣氛,展現了新型的師生關係。同日,牆報—《壁聯新聞》發表了《吾愛吾師,吾愛真理》的專論,號召全體師生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下,相尊相愛,教學相長。
1950年6月,應屆(即第十九屆)學生397名畢業。
1950年8月14日,根據中央教育部於6月1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精神,並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批准,決定於1950年下半年起,校內院系做出了調整。
一、原文學院中文、外文、教育三個系與原師範學院國文、英語、教育三個系分別合併為中國語言文學系、 外國語言文學系、教育系,並與原師範歷史地理系組合成文教學院。
二、原理工學院的數學物理系、化學系與原師範學院的物理化學系、數學系合併組成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原師範學院的博物系改為生物系,上述四個系組合為理學 院。
三、原理工學院的工科部分,即機械、電機、土木、礦冶、化工等獨立組成工學院。
四、法商學院維持原狀不變。
五、農學院原有的農學系、畜牧獸醫系、森林系分設為農藝系、園藝系、病蟲害系、獸醫系、畜牧系、森林系。
六、在工學院內設農田水利專修科;農學院內設獸醫專修科和林業專修科。修業期限均為二年。
桂林一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解放全廣西和進軍大西南,需要一批熟悉廣西情況、懂得兩廣語言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知識分子。經部隊進校動員,廣西大學學生有50多人毅然投筆從戎,於1949年11月24日隨軍南下。這些同學後來大部分成為部隊中宣傳,理論和文化教育等部門的骨幹力量。
1952年2月1日工學院,理學院、農學院師生共1276人,分別到永福、興安、靈川,臨桂等縣參加土改複查,於3月10日返校。
1952年3月5日,廣西省立西江學院中文、外文、化學、土木工程,農業經濟等5個系的本科學生190多人,由教授雷沛漢,蘇世蕃率領,乘來邕段鐵路正式通車的首次列車赴桂林併入廣西大學相應系。
廣西省立西江學院,籌備成立於1944年夏,1945年招生,因經費來源自桂南46個縣負擔,故定名為公立西江學院,院址在南寧市郊津頭村,院長雷沛鴻。1947年11月,經國民黨政府中央教育部批准,改為廣西省立西江學院。1951年3月廣西省人民政府根據中央教育部召開的全國高等教育會議精神並報中共中南局同意,決定將廣西省立西江學院本科部分併入廣西大學。
1951年6月,全校應屆(即第二十屆)畢業生282人完成了畢業考試,參加首次全國畢業生統一分配。為了使全校師生員工永遠記住,只有新中國的成立,才為廣西大學的發展開闢廣闊的道路。將校慶10月10日改為10月1日,與國慶同時舉行。這次校慶,舉行了全校運動會,以示慶祝。
1952年3月中旬,楊東蓴校長請毛澤東主席題寫廣西大學校名,4月,收到毛澤東主席的題字:“廣西大學”。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決定撤銷廣西大學,其所有的院系進行統一調整。
1952年10月23日,農學院召開了民主建設代表大會,宣布廣西農學院正式成立。院長孫仲逸。廣西大學農學院獨立建制為了廣西農學。
1953年10月17日,廣西大學文教學院、理學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數學、物理、化學、教育等系教師共53人,師範專科學生258人併入廣西師範學院。
1953年,廣西大學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停辦,師資、設備和圖書資料分別被調整到中南和華南的19所大學,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犧牲。
建校最早,師資最強的機械系、電機系(電力部分)併入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電機系(部分)和化工系併入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歷史悠久的土木系併入中南土木建築學院(今湖南大學),礦冶系併入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農學院併入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但在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廣西大學1958年開始重建。廣大師生在為重現廣西大學的輝煌而努力奮鬥。
1958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強烈要求下,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批准廣西大學恢復重建,校長由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韋國清上將兼任,學校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知名校友
李林,李四光之女,物理學家。1923年10月生,原籍湖北黃岡,生於北京。
1944年畢業地廣西大學機械系。1948年獲英國伯明罕大學物理冶金碩士學位,1951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歷任中國科學院冶金研究所副研究員,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二機部194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室主任、研究員,
電子顯微鏡學會理事,中國核學會理事、中國核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主要學院
農學院,
工學院,
與省立醫學院合併,開設醫學院(1937年改為廣西軍醫學校,今廣西醫科大學)
理學院、工學院合併為理工學院
法商學院
文學院(1948年,最後一個設立的學院)
校訓
君武崇德,勤懇朴誠(沿用1928年廣西大學校訓,馬君武題訓)
學校報刊
《西大學報》(沿用至今)
歷任校長
1939. 8.-1940. 8.馬君武三任國立廣西大學校長
1940. 8.-1941. 8.國立廣西大學校長雷沛鴻
1941. 9.-1942.10.國立廣西大學校長高陽
1942.11.-1943. 8.國立廣西大學代理校長李運華
1943. 9.-1946. 3.國立廣西大學校長李運華
1946. 3.-1949. 4.國立廣西大學校長陳劍脩
1949. 5.-1949.10.國立廣西大學校長盤珠祁
1949.12.-1950. 2.國立廣西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