ꕇ豆

中國古代的青銅食器

基本信息

ꕇ豆,通高10.5cm,口徑12.1cm,重0.68kg。
豆圓口,淺腹,直壁,高圈足。口下飾凹弦紋一周,腹飾圓渦紋,足飾凸弦紋二周。器內底鑄銘文“ꕇ”字,代表器物所屬者的族徽。
商豆傳世極少,該豆的造型、紋飾及鑄造工藝十分古樸,具有較原始的特徵。
ꕇ豆ꕇ豆

渦紋

亦稱火紋。《周禮·考工記》有“火以圜”之記載。火紋是太陽的標誌,因此其特徵是圓形的,中間略有突起,沿邊有4到8道旋轉的弧線,表示光焰的流動。在青銅器上最早的渦紋見於二里頭文化期的斝腹部。從二里頭文化期直至戰國都可在器物上見到渦紋裝飾。

盛食器,專備盛放醃菜、肉醬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銅豆出現於商代晚期,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也是青銅禮器中的一種重要器物,常以偶數出現,故有“鼎俎奇而籩豆偶”的說法。 

弦紋

古器物上最簡單的傳統紋飾,在青銅器上呈現為凸起的橫線條。大多數情況下,弦紋是作為界欄出現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專用弦紋裝飾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