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之大將呂光滅龜茲,將龜茲樂帶到涼州。呂光亡後,龜茲樂分散。後魏平定中原,重新獲得龜茲樂。到了隋代有《西國龜茲》、《齊朝龜茲》、《土龜茲》等三部。
隋文帝開皇初(581年)定令置《七部樂》:《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開皇中(590年),龜茲樂器大盛於朝野。當時著名樂師有曹妙達、王長通、李士衡、郭金樂、安進貴等人,精通龜茲弦樂、管樂,新聲奇變,公王之間,爭相慕尚。
隋大業中(611年)隋煬帝定《九部樂》:《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
《隋書·音樂志》記載龜茲樂有七聲:宮聲、南呂聲、角聲、變徵聲、征聲、羽聲、變宮聲。
龜茲音樂舞蹈對唐代也有重要影響。唐朝設樂工196人,《新唐書》記載“分四部:一、龜茲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軍樂部。龜茲部,有羯鼓、揩鼓、腰鼓、雞婁鼓、短笛、大小觱篥、拍板,皆八;長短簫、橫笛、方響、大銅鈸、貝,皆四。凡工八十八人,分四列,屬舞筵四隅,以合節鼓。大鼓部,以四為列,凡二十四,居龜茲部前”。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管弦伎樂特善諸國”。
龜茲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簫、篦篥、毛員鼓、都眃鼓、答臘鼓、腰鼓、羯鼓、雞籹鼓、銅鈸、貝、彈箏、候提鼓、齊鼓、檐鼓等二十種。
根據歷史學家向達考證,龜茲琵琶七調起源於印度北宗音樂。龜茲樂娑陀力(宮聲)來自印度北宗音樂的Shadja,般贍調(羽聲)來自印度北宗音樂的Panchama調。 龜茲音樂傳入中國,在唐代演變成為唐代佛曲。
相關詞條
-
龜茲
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北枕天山,南臨大漠,西與疏勒接,東與焉耆為鄰,相當於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區。
歷史 疆域 外交 文化 藝術 -
龜茲歌舞
龜茲樂舞:龜茲的古代音樂和舞蹈十分發達,公元382年呂光西伐龜茲後,將龜茲樂舞帶入中原,中原朝廷,特別樂于欣賞龜茲音樂。相傳,隋文帝的大臣鄭譯,參照龜茲...
-
龜茲人
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6縣市。
前言 歷史 龜茲王 語言 佛教 -
龜茲[古代西域大國]
龜茲國(拼音qiū‘cí,梵語Kucina)又稱丘慈、邱茲、丘茲,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為古來西域出產鐵器...
歷史 疆域 外交 文化 藝術 -
龜茲文化
龜茲文化是我國古代漢唐文化、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希臘文化、古代波斯文化互動融合併結合龜茲人文特點而孕育的有著鮮明民族特徵、地域特色的一種文化綜合體。其文化...
概況 龜茲文化 名人故事 保護現狀 書名 -
龜茲樂舞
龜茲樂舞發源於我國古代西域。龜茲樂使用七聲音階和多種調式,蘇祗婆推動了龜茲調式在中原的發展,龜茲“五旦七聲”樂律,衝擊了宮廷僵化的樂制,為中國傳統音樂注...
龜茲樂的歷史 龜茲樂的配置 -
龜茲音樂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之大將呂光滅龜茲,將龜茲樂帶到涼州。呂光亡後,龜茲樂分散。後魏平定中原,重新獲得龜茲樂。到了隋代有《西國龜茲》、《齊朝龜茲...
龜茲音樂概述 特點 -
龜茲國
庫車古稱“龜茲國”,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在這裡擁有比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它被現代石窟藝術家稱做“第二個敦煌莫高窟”。居民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
基本解釋 地理位置 歷史發展 史籍記載 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