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水霉。據胡超群等(1995)報導,菌絲為管狀無分隔的多核體,分成外菌絲和內菌絲兩部分。內菌絲分支纖細,呈網狀蔓延於病鱉皮膚的表皮細胞內,與表皮細胞無法分離;外菌絲中等粗細,基部很少分支,伸出在表皮細胞之外,且長度不一,形成肉眼能見的棉絮狀。外菌絲頂端略膨大,形成紡錘形的孢子囊;從動孢子囊中游離出來的動孢子呈梨形,有2根鞭毛,可在水中遊動。由動孢子休止所形成的孢孢子呈球形,第二孢孢子與第一孢孢子的大小和形狀均相似。以上這些特點均與寄生水霉很相似,但由於未能培養出有性器官(藏卵器和雄器),所以尚不能定種。
流行情況
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對各齡鱉、龜都可以危害,其中以稚鱉、龜受害最大,尤其是在孵化後15天內的發病率最高;冬眠甦醒後1個月內,幼鱉、龜的發病率也較高,嚴重時可引起大批死亡。但水霉病是繼發性疾病,只有當鱉、龜體受傷後才會受感染,所以只要加強飼養管理,儘量避免機體受傷,水霉病的發生是可以避免的。
症狀
開始在病鱉、龜的背甲、腹甲、頭頸、四肢和裙邊上出現小白點,接著擴大成白色斑塊,出現白雲狀病變,病灶在水中呈現出肉眼可見的棉絮狀,手摸有滑膩感。病鱉活動緩慢,最後停止攝食,消瘦而死。
診斷
(1)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
(2)必須用顯微鏡進行檢查,以便和固著類纖毛蟲病和毛霉病區分,尤其是和固著類纖毛蟲病的區別,因治療方法不同。
預防措施
(1)清除池底過多淤泥,並進行消毒。
(2)加強飼養管理,投餵營養全面、優質的飼料,潑灑複合光合細菌、玉壘菌,保持水質優良、穩定,將鱉、龜養得健壯。
(3)儘量避免鱉、龜體受傷;溫室飼養,要注意氣溫和水不能相差大,尤其是稚鱉;儘量縮短越冬停食期,在越冬前一定要將鱉體上的疾病治癒,並加強飼養管理,將鱉養健壯後才越冬。
治療方法
(1)疾病早期,可將鱉、龜放在沙箱內,沙剛好將鱉、龜體埋沒,放在太陽下曬30-60分鐘,每天1次,連續曬數天。
(2)全池潑灑食鹽和小蘇打,每立方米水體放食鹽和小蘇打各4克。
(3)全池潑灑亞甲基藍,每立方米水體放亞甲基藍2-5克。
(4)重病時需在病灶處塗亞甲基藍,並進行隔離飼養,每天塗l-2次,連塗3-5天;同時在池中遍灑食鹽和小蘇打,每立方米水體放食鹽和小蘇打各4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