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地勢
地貌為高丘窄谷、中丘中谷、淺丘寬谷三種形態。地質為灰紫色砂岩和棕紫色頁岩構成,土壤為棕紫色重粘土和頁岩風化沙粒土。本地最高海拔為480.1米,高峰位於龍雲寺村龍雲寺山頂。
氣候
氣溫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嚴寒、夏季炎熱、秋雨綿綿,夏長為118天左右,秋短為76天左右,光熱水資源夏占70%,冬占30%,年最低氣溫在0℃以上,最高氣溫在45℃以下。年無霜期為306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均日照1191.7小時,洪澇多則九次,一般在5、6、7、8、9、10月,插種宜早半個季節。有溪流三條,排水量十分暢通。
歷史沿革
龍雲鎮建置於一九五零年一月,仍保持保甲制,時為龍雲鄉,駐地龍雲寺。同年十一月,廢除舊鄉、保甲,時全縣劃為四個區,龍雲鄉併入盤龍鄉,轄第四區即盤龍區。區鄉駐地均設盤龍場。五二年民主建政,又恢復龍雲鄉,駐地鄧家廟。五五年區劃改編,龍雲鄉改轄金溪區。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時與萬和鄉合併,名為幸福公社。五九年又分別恢復萬和、龍雲公社。六二年調整區劃後,龍雲復規轄盤龍區。八三年改公社為鄉,改大隊為村,更名龍雲鄉。九四年拆區並鎮,與萬和、兩路三鄉合併建鎮名為龍雲鎮。九六年又分出兩路、萬和,龍雲鎮迄今未變。
發展優勢
本鎮為縣水果、畜禽基地之鎮,主產柑、桔、錦橙100號、桃、李、杏、梨等,年產果60萬公斤;以生豬為重點的養殖業,以王和全、盧鵬、唐小明聯盟專重大戶,建生豬繁育養殖場,已飼養母豬300餘頭、公豬2頭、年出欄生豬3000餘頭,全鎮建生豬養殖小區2個,年出欄優質肉豬16000餘頭。蠶桑基地村2個。勞務輸出3600餘人次,年獲勞務收入1000萬餘元。
水力資源
水利設施健全,有山坪塘116口,總蓄水量25萬立方,可保灌面6500畝,提灌站三處,可保灌面800畝,有升鍾水庫灌渠1300米,可灌面1000畝,總計保灌面積為總耕面的90%以上。農作物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豆類、油菜、花生等。
旅遊資源
境內龍雲寺為縣佛教中心,自唐朝以來,香火不敗,遐邇聞名,迄今年朝拜,遊客達十餘萬人次,堪稱勝境。
教育設施
全鎮有中心國小1所,國中1所,幼稚園2所,鎮中心衛生院1個,敬老院2所,農業服務中心1個,社會事業服務中心1個,電視差轉台1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都建有網站,通訊設備達標。
經濟發展
該鎮主要產業:蠶桑、果樹、生豬三大產業,主要產業以蠶桑和生豬為主。
2006年工作思路:一是擴大現有的蠶桑產業300畝;二是擴大生豬養殖大戶10戶;三是加強鎮內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公路、村通工程、集鎮建設;四是加強抗災自救工作,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擴大晚秋生產,力爭大旱之年減產不減守;五是加強安全穩定工作,確保一方平安。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該鎮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在搶抓機遇上下功夫,在強鎮富民、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團結帶領全鎮黨員幹部民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農村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工作為重點,以強鎮富民為目標,以寬裕型小康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總攬農村工作全局,認真落實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三個文明”建設,紮實工作,合力拚搏,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全面推進該鎮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龍雲鎮特色農產品: 柑橘,生豬
龍雲鎮下轄村: | |||
雷家壩村 | 大石坪村 | 烏山樑村 | 龍雲寺村 |
梅子埡村 | 李家坪村 | 梅家寨村 | 柳樹埡村 |
迎風山村 | 板橋子村 |
龍雲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9623 |
男 | 5058 |
女 | 4565 |
家庭戶戶數 | 289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9621 |
家庭戶男 | 5057 |
家庭戶女 | 4564 |
0-14歲(總) | 2361 |
0-14歲男 | 1286 |
0-14歲女 | 1075 |
15-64歲(總) | 6370 |
15-64歲男 | 3323 |
15-64歲女 | 3047 |
65歲及以上(總) | 892 |
65歲及以上男 | 449 |
65歲及以上女 | 44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9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