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洞出水口有兩泉:南為白竹泉,北有鯉魚泉,中以單薄的鳳崗嶺相隔。清道光7年(1827年)的一場地震及三日三夜的土石流,使逶迤雄偉的銅峰嶺在此嘎然截為兩段,地震的威力成就了一條峽谷,峽谷中形成了鳳崗嶺寬400米、高550米的一無毛絕壁,直上直下光滑得沒有一級階坎,人稱“千丈崖”。在千丈崖上,一洞中開,橢圓形石洞口有70米高、26米寬,外壁呈城門狀,內壁呈圈門狀。湖北境裡的地下水匯集後潛行20公里進入湖南,在龍門洞出流,滾滾巨流以每秒2立方米的流量噴射出洞,飛流直下,形成幾十米高的瀑布,狀似龍騰,聲如雷吼,氣勢壯觀,形成“龍門出水”飛瀑奇觀。
瀑柱直插玉竹潭,激起巨大的沸騰旋渦,水柱沖天,水花四濺到周圍數十平方米,又形成舉世罕見的“涌瀑”。據傳,公元759年,唐代大詩人李白流放夜郎國經此,被這美妙絕倫的奇觀所吸引,如醉如痴,邊飲酒邊揮毫在崖壁上寫下了“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詩句,而今這詩句仍鑲嵌在洞口上方的崖壁上。“涌瀑”在空中打個旋,飛濺開來,似朵朵蓮花,在陽光的輝映下異彩紛呈。清代張庭蘭為奇景所激,即興賦《七絕》二首:“何年造此混沌胎(混沌: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赤鯉躍出龍門開。千尺高崖宿牛斗(牛斗:28宿的牛宿和斗宿,這裡泛指天空),一泓碧水藏風雷。”“歊陽六月焦下土( 音xiāo,炎熱的陽光),河伯飛來共龍語。願將一滴瀉天瓢,明日人間三尺雨”。
龍門出水一瀉千丈,衝出峽谷。這股水的俯衝力將500米內的地段沖刷成通暢的河床,再往下則灘石錯踞,雪浪迸濺,至車爾拐後一落千丈,流向河谷,此段河流稱為後河。後河下流8.5公里到金河村兩河口與渫水南源南支前河匯合後稱金家河。若遇山洪暴發,洞口更是水涌如潮,河床水位會陡漲數米,形景非常壯觀。
龍門洞在懸崖峭壁上,攀援難上。門前後河中灘石嶙峋,小舟無法進入,須沿水步行十餘里才能到達洞前。有考察隊曾攀梯而上進入洞中,見洞內石徑宛然,但一片漆黑,有蝙蝠在頭頂飛舞,流水很急,水深處有陰魚可釣。陰魚成群結隊,還有蝦仁、螃蟹之類。但釣魚時不能出聲,有一點聲響,魚則倏而遠遁。起初進洞,覺得寬敞,不用彎腰,後越走越窄,終不能盡其源,只好中途而返。據說龍門出水,源自湖北五峯縣的彎潭,俗稱秘湖。每當雷雨天,洞中則有數百尾魚兒噴湧出洞,翅間有蟲如蟹,當地人稱之為魚虱,或呼曰魚虬,又名錫魚。
龍門洞一帶風光無限。洞崖下河水碧波蕩漾,清澈見底。兩面絕壁,刀砍斧劈。尤為奇特的是龍門洞周圍還有20多個瑰麗、神奇的地下大溶洞。這裡可以說是無山不洞,無洞不神奇,洞中有洞,洞洞貫穿,組成了一個龍洞網路。洞中有景,景景相連。洞中鐘乳石千姿百態,似神針,似石柱,似寶劍,形態各異,異彩紛呈。出得洞外,又是一重天了。只見洞外奇岩突兀,劍戟千重。從龍門洞到金家河,一路走去,但見群峰秀聳,斷壁峽谷處處,眾多景觀如“仙人守龍門”、:“玉免跳金河”、“金蟾望月”、“雄鷹展翅”、“觀音蓮台”、“玉兔峽”、“仙船入洞”、“巨形擎天”、“白竹碧泉”……天工巧成的岩石個體形神逼真,栩栩如生。一些奇特的景觀還有悠悠白雲纏繞其間,縹緲籠罩,猶入仙境,令人嘆為觀止。
洞外綿延起伏的群山又是一座天然珍貴的植物園,有屬國家級保護的珙桐、銀杏等十多個珍貴樹種,有華南虎、娃娃魚等數十種瀕臨滅絕的珍貴動物,滿山的名貴藥材有天麻、黃連、白三七、一點紅等200餘種,它們連同高聳天崖的龍門洞形成了一個風光如畫的自然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