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苴古城遺址

龍苴古城遺址

龍苴位於灌雲縣城西北部25公里處,因西楚霸王項羽派大將司馬龍苴築城迎戰韓信而得名,龍苴城遺址,位於龍苴鎮東北1.5公里處的古城村。

基本信息

簡介

龍苴古城遺址龍苴古城遺址
據有關文獻記載:“龍苴縣,後魏置。故治在今江蘇東海縣(海州)南六十里。”時代約在秦末漢初。相傳韓信下齊時,楚將龍且所築,故名龍且城。龍苴城為土城,方形,周長3600米,高1-5米。從城邊的城牆斷面看,城牆中夾有繩紋灰陶片,以及逐層填土夯實的痕跡。城內建築台基呈方形,周長7200米,高3米。整個遺址占地面積約400畝。在遺址表面採集到大量秦磚漢瓦,並發現漢代陶罐簇,都督府公牌等文物, 1988年被縣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是我縣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古城,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特點

龍苴古城遺址龍苴古城遺址
據《史記》載:“龍苴城,楚將龍苴所築,韓信下齊,項羽遣龍苴築壘於此,後因名龍苴”的記載。龍苴古城為土城,方形,城牆邊長3600米,高1-5米。從城牆斷面看,土層中夾有繩紋陶片,以及逐層填土夯實的夯窩。主要建築台基為長方形,坐落於城內北端,邊長7200米,高3米。整個城牆占地面積400畝。東魏武定七年(549年)首設海州治於龍址(今龍苴鎮),統轄6郡19縣,是蘇北聞名古鎮。考古工作者已在地表採集大量秦磚漢瓦,並發現漢代陶罐簇,都督府公牌等文物。墓群分布在灌雲縣龍苴、陡溝兩個鄉鎮境內,俗稱“七十二墩”。在1984年文物普查中,市縣文物普查人員查出30餘座,有15座已為改嶺造田所毀,1990年仍存15座,有“禿丫墩”、“朱墩”、“白馬墩”、“青龍墩”、“玄武墩”、“半邊墩”等。土墩外觀呈饅頭狀,直徑15~20米,高1.5~3米。已挖毀的多數為木槨墓。出土過神獸鏡、連弧鏡、玉豬、銅鏡、陶罐、五銖錢等漢代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