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順昌縣龍興寺始建於北宋二年,當時寺院興旺,香火鼎盛,僅僧工就一百多人。歷經六朝,至今已九百多年。後於清鹹豐八年毀於大火,淪為廢墟。
公元一九八六年,莆田釋惟道大師,重新開建寺院。苦心修行,精心營造,龍興寺古佛再度顯靈,重返佛光。龍興寺現已成為順昌縣燒香禮佛、度假觀光之聖地。尤其以豸角峰、龍興岩、張公渠等名勝古蹟兒文明遐邇。特別是明朝大詩人黃立有感於本寺山清水秀、古佛顯靈
與定光佛傳說有關的勝跡遍及閩西、閩北地區。定光佛在世時,足跡遍布東南沿海各省,尤其在福建省留下許多與之有關的勝跡。定光古佛菩薩一直是閩北、閩西地區客家人的守護者,順昌縣龍興寺自釋惟道住持重新開建寺院以來,長期供奉定光古佛菩薩。
定光古佛在世時,民間就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神話傳說事跡:
一是,除蛟龍伏虎,為民除害。後周顯德年間(954—959年),定光佛雲遊天下,路過大和縣懷仁江時,江水突然暴漲,濁浪翻滾。當地百姓說是蛟龍在江中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定光古佛手寫佛偈一首,投入江中,江水驟退,變成一片沙洲,後來當地人稱之為龍洲。相傳汀洲城南的龍潭中有孽龍危害百姓,定光佛也投偈潭中,孽龍遂消聲匿跡。又傳定光佛在南安岩設道場時,大蟒前蟠,猛虎傍睨,良久,皆俯伏而去。淳化間(990—994年),農夫的牛被老虎傷害,定光佛聞訊後,直奔草場,在牛被老虎咬死的地方立一木牌,寫上偈語,第二天天亮,猛虎死於路中。
二是,疏通航道,尋找泉水。相傳景德初(1004年),定光佛應邀到江西南康盤古山弘法途中,經過某一條江河時,江中布滿槎樁,船隻往往觸樁而沉沒,定光古佛用手撫摸著槎樁,說道:“去、去,莫為害”!當天晚止,天未下雨而江水暴漲,槎樁均被江水沖走。到了盤古山後,發現井水枯乾,禪院缺水,遂用禪杖敲井沿三下,說道:“快出、快出!”到了晚上,落泉濺崖之聲不絕於耳,天明,井水湧出滿溢。又傳祥符四年(1011年),郡守趙遂良結庵州後請定光古佛住持,庵前有一枯池,定光古佛投偈而水溢,今名“金乳泉”。
三是,祈雨求陽。祥符四年(1011年),汀州久雨不晴,郡守趙遂良請定光古佛搭台祈晴,獲應。不久,又發生旱災,郡守胡鹹秩遣使到南安岩請定光古佛祈雨,定光古佛寫一偈語,給來使帶回汀州,剛進入汀州境內,大雨傾盆,是年喜獲豐收。
四是,為民請命。鹹平六年(1003年),官府向寺院徵收布匹,布匹則由當地百姓代交,定光佛於心不忍,寫了一封要求免徵布匹的信夾在上交的布匹中。官府發現後,十分惱怒,拘捕定光佛詢問,定光佛拒不回答,郡卒張曄愈怒,令人焚燒衲帽,可是火燃盡了,衲帽越燒越白,只好把他放了。
五是,神通廣大。相傳宋真宗時,有一次在京都設賜宴請全國高僧,高僧在皇帝面前不敢就坐。定光佛姍姍來遲,進殿後就大大方方地坐在皇帝對面,宋真宗感到驚訝,問道:大佛從何處來?幾時起行?定光佛答道:今天早上從汀州來。真宗不相信,又問:汀州太守是誰?答道:是胡鹹秩。宴畢,真宗故意叫定光佛帶一些齋飯賜給胡鹹秩。胡鹹秩收到仍存餘溫的齋飯,十分驚詫,上表謝恩。真宗接胡表文後,才相信定光佛非等閒之輩,稱之為現世佛。又傳祥符初年(1008年),廣東惠州有一艘運載磚瓦的巨船擱淺於河源縣沙州,僧侶來南安岩請定光佛幫忙,定光佛寫一首偈語,來僧持偈到擱淺的船上,船隻莫名其妙地撥動,順利航行。
上述神話傳說說明,一是定光古佛在世時曾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受到民眾的愛戴,故親切地稱之為和尚翁;二是定光古佛在世時就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其影響不限於閩西,在江西、廣東等地也有一定的影響,所謂自江以西,由廣而南,或刻石為像,或畫像以祀,家有其祀,村有其庵。定光古佛圓寂後,很快被民眾奉為神靈,尊稱為聖翁,許多文人學士大夫紛紛撰寫詩文盛讚。志稱名公巨卿,大篇短章,致讚嘆意,數計百篇。其中以文學家黃庭堅的讚詞最為有名,他寫道:
定光古佛,不顯其光,古錐透穿,大千為囊。
臥像出家,西峰參道,亦經亦真,一體三寶。
南安石窟,開甘露門,異類中住,無天中尊。
彼逆我順,過即追求,虛空鳥集。教誨蛇虎,
愁霖出日,枯旱下雨,無男得男,無女得女,
法法如是,誰奪誰與?令若威怒,免我伽梨,
既而釋之,遂終白衣,壽帽素履,髮鬢皤皤,
壽八十二,與世同波。窮崖草木,枯臘風雨,
七閩香火,家以為祖。薩埵御天,宋有萬姓,
乃賜象服,名曰定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