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龍耳簋 ěr guǐ
基本信息
耳簋,高33.9cm,寬43cm,口徑23.1cm,重11.45kg。
詳細信息
簋侈口束頸,雙龍耳,矮體寬腹,圈足下連與座。蓋捉手作蓮瓣狀,中央飾蟠虺紋;蓋邊、腹、座飾雲帶紋並間以重環紋。
春秋中晚期,簋雖然不再流行,但尚未絕跡,型制上較春秋初期有較大的變化。本器造型雄偉,氣勢磅礴,是這一時期簋的標準器。
關鍵字
簋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0025』”。古籍中多寫作簋,而銅器自銘則常為『0025』。青銅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樣,變化複雜,有圓體、方體,也有上圓下方者。早期的青銅簋跟陶簋一樣無耳,後來才出現雙耳、三耳或四耳簋。據《禮記·玉藻》記載和考古發現而知,簋常以偶數出現,如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重環紋
古玉器紋飾之一,由略成橢圓的內外環組成,特點是一側為橢圓,另一側為直角或銳角紋樣。也是青銅器紋飾之一,常以環內套環的形式出現,有時可多達三重環。既可作為銅器上的主體紋飾,也可作為輔助花紋。西周晚期出現。蟠虺紋
《國語·吳語》:“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韋昭註:“虺小蛇大,是虺屬蜥或蛇。”蟠虺紋即象許多小蛇相互纏繞在一起的圖案,多作為器上的主體紋飾,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
時代名。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這個時期。
相關論著
《故宮青銅器》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