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我國古代傳統蒙學中,作為幼學課本,除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外,還有一本讀物--《龍文鞭影》。
詳細內容
《龍文鞭影》成書的年代較《三字經》等要晚,是在明朝萬曆年間才出現的。李氏《蒙求》以掌故內容開其先河,以後陸續出現了一大批掌故、知識蒙書,《龍文鞭影》就是在這種影響下產生的比較完善的一部蒙學書。
後來楊臣錚認為蕭作《蒙養故事》“有裨幼學”,只是太簡略了,夏注也有不少錯誤,於是大加補充訂正,書名遂改為《龍文鞭影》。何謂“龍文鞭影”?很多人不解其義。“龍文”是指古代良馬,因見到鞭影就會疾馳,無須鞭打,其含義即是說,讀這本書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
到了清末,丹徒人李恩綬認為這本書雖風行已久,但有謬誤之處,於是又經過了一番校對增刪,於光緒年間付梓刊行。
後來又有清人李暉吉、徐瓚,仿照《龍文鞭影》的體例,合編了一部《龍文鞭影二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龍文鞭影》多半是經過了上述一些人的不斷增補、訂正、充實後的本子,應該說是比蕭的原作要更完美。
《龍文鞭影》在傳統蒙學中起著承前啟後、由淺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識字兩千來個之後,為進一步讀《四書》、《五經》和作文打下基礎。它和初讀的“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幾種蒙書比較起來,有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它廣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書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話、小說、筆記, 是一部集自然知識、歷史掌故於一體的駢文讀物。這對後來的《幼學瓊林》起了催生作用,影響很大。後來,在以李氏《蒙求》這種駢文體例影響下,出現了各種“蒙求”,有名物的、文字的、歷史的、經學的、倫理的、地理的,各種讀物不下百來種。但《龍文鞭影》和《幼學瓊林》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兩部知識性蒙書。(舊書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