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穿城

龍穿城

龍穿城位於仙遊縣與涵江區交界處,是一座奇特的天然石城,由近似方型的巨大石峰構成,城高近200米,方圓五六里,四壁猶如斧劈刀削,峰頂卻是一馬平川。

美麗傳說

傳說古時有兩條巨龍——黃龍和白龍,要把這座石山打造成一座美麗的石頭城,後被仙人點破後飛去。站在峰下仰望,古木參天之中,石崖高聳雲天,壁立千仞,距地面百米處的石壁上,似巨龍穿鑿而過,犁開一道環繞石城一周的凹槽,形成一條可通人馬的廊道。於是,這座石山故名“龍穿城”。如今,離龍穿城十公里左右,有兩個自然村至今仍為黃龍村、白龍村。有詩曰:“蛇傍石城窄徑通,岩嵐林靄共泯蒙,高泉瀑影飛花外,喬木秋聲寒籟中”。

環境描述

龍穿城 龍穿城

龍穿城高二百米,方圓五、六里,四壁猶如斧劈刀削,峰頂卻是一馬平川。距地面百米處的石壁上,像有一條巨龍穿鑿而過,犁開一道凹槽,環繞石城一周,形成廊道,可通人馬,大有古堡雄關的磅礴氣勢。

石城東面,有三道瀑布自峰頂沿著並排的半瓣葫蘆狀石橫瀉而下。石城西面,有條惟一可通岩頂的小道。岩上八大石室,上下串通,左右毗連,每洞可容納數萬人。其中最高處的入雲洞內,有天然的石門、石窗。洞裡還有一股泉流,清洌甘美,年長月久,滴水穿石,形成一個水缸。漢武帝劉徹時,大將朱買臣征閩。東越王余善自福州敗退至興化,在此占石城為營,築點兵台,迄今還留下越王台的遺蹟。唐朝時,這裡建有寺院,名“雲頂寺”。宋太平興國四年(979),離此二十多里的游洋古鎮,改設為興化縣和興化軍,這裡也隨之得到開發,周圍廣漠的山地大都被開墾種植。那時,雲頂寺的香火旺盛,僧徒達十多人。至明正統十三年(1448),因興化縣治撤消,雲頂寺便日趨荒涼。明朝末年,天下大亂,龍穿城因地勢顯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附近百姓屢遭刀兵之劫,紛紛外遷,雲頂寺也隨之頹廢。

龍穿城周圍群山起伏,林木蓁蓁,泉流潺潺,風光如畫。這裡還盛產著各種名貴藥材和香菇、木耳、竹筍等,溪中生長著珍貴的四腳魚(大鯢)。

歷史事件

唐朝

龍穿城 龍穿城

龍穿城上建有寺院,名曰云頂寺。而在龍穿城的腳下有一處出米岩,傳說寺中的和尚不用耕種,出米岩會根據云頂寺和尚的多寡流出定量的米來。而後有小和尚因嫌每天下山取米太麻煩,便找了工具鑿大出米岩的洞口,期望能流出更多的米,結果出米岩再也不出米了。記者一行中有人笑言:大概是當地稻香谷豐,吸引來田鼠等動物把穀物銜進該洞內,後鑿洞聲驚走了它們,以致於該洞“不再出米”了。因此,該傳說告誡大家要“自己動手,方能豐衣足食”。

宋初

置興化縣,縣城設在仙遊古邑(今游洋鎮),古邑石城曾盛極一時,氣派不凡、別具一格的龍穿城曾引來不少豪門貴族、文人騷客來此觀游。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鼎丞曾率領紅軍二○七團,在這裡堅持武裝鬥爭。1929年秋,他曾在龍穿城石室內養傷。還有,鄧子恢率領的閩中游擊隊司令部也是以這裡的周邊村莊作為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