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田學思瑣言

龍田學思瑣言

《龍田學思瑣言》是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吉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龍田學思瑣言龍田學思瑣言

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業務基礎上,我們組建了“中山市民俗博物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逸仙圖書館”以拓展業務,相關的研究不斷取得成果。本館與相關部門合作建立“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孫中山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實踐基地”,對本館業務研究工作是一個很大的促進。我們在努力實現本館科學研究職能的同時,發揮自身的社會教育職能,積極開展普及性的社會教育工作,建設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我們注意處理好博物館學術研究與普及教育的關係,注意處理好博物館業務職能與旅遊服務的關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作者簡介

李吉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1937年生,南開大學畢業,中山大學教授。曾參與編輯《孫中山全集》(第5卷、第6卷)、編纂《孫中山年譜長編》(任第1卷[1866-1911年]主編)。出版存《孫中山與日本》、《梁士詒》(專著),《孫中山的生平及其事業》(論文集)及《孫中山》、《晚清重臣張蔭桓》(嶺南文化知識書系)。合著:《沙俄與東北》、《義和團運動史》《辛亥革命運動史》《宋美齡傳》。另刊晚清民國歷史論文數十篇,整理出版黃濬《花隨人聖庵摭憶》、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與林百舉《林一廠日記》,參與整理、編輯《廣東文史資料》。任《孫中山志》、《廣東歷代方誌集成》顧問。

圖書目錄

敘言

傳統觀念的現代詮釋

——孫中山宣誓觀研究

孫中山民德觀芻議

孫中山與“西藏問題”

1920年孫中山抨擊商務印書館之原委

出席國民黨一大之外蒙古巴代表其人其事

1923-1924年間孫、陳調和問題研究

孫中山聯德外交始末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孫中山

1924年孫中山北上訪日史料新證

1921-1925年間的孫中山與舊交通系

孫中山與惠州

孫中山與橫濱華僑馮氏昆仲

孫中山與朴泳孝交遊大略

孫中山與楊崇伊父子

孫中山與吳錦堂

孫中山與宗方小太郎

孫中山與頭山滿交往述

中國國民黨“一大”前後孫蔣關係研究

辛壬之際的梁鼎芬

楊衢雲與近代中國民主革命

橫濱保皇會史事鉤沉

中國共和革命與美國的反應

交通系與清末民初政局

民初廣東都督人選問題芻議

護國戰爭與日本

孫中山與日本關係研究的成就

——評介俞辛焞著《孫中山的革命運動與日本》

宋慶齡在神戶的演講及其意義

張弼士巨款援孫說質疑

香港商人與辛亥革命

藤井異三《孫文研究》譯後附記

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讀《陳炯明集》書後

對愛潑斯坦著《宋慶齡——二十世紀偉大女性》(中譯本)第五章

若干史事的商兌

《林一廠日記》整理說明

黃埔軍校創辦緣起

黃埔軍校創辦階段的紀律建設

黃埔軍校草創時期經費問題研究

胡漢民與黃埔軍校

廖仲愷與蔣介石(論綱)

黃埔軍校黨代表制度研究

部分書摘

三、《實業計畫》中之西藏建設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中斃命。此前一個多月,孫中山已從日本回到上海。他希望北京的新執政者黎元洪、段祺瑞恢復《臨時約法》,民元國會重新行使權力。但府院7申突不休,段氏毀棄約法,擅權親日,引發督軍團作亂,於是孫中山有1917年7月第一次護法之舉。孫開府廣州,任海陸軍大元帥,但不為西南武人所喜,號令不出帥府之門,卒致失敗以去。1918年9月,段祺瑞下野,其親信徐樹錚尚控制西北邊防軍(原為參加歐戰而編練者),於1919年1月間收復外蒙古。徐據以通報孫中山;孫大加獎慰,稱“重見五族共和之盛”,其功實過陳湯、傅介子。於是,孫段攜手合作浮出水面;往後,又進而發展成孫段張三角反直同盟。故孫於1920年11月第二次護法開府廣州時,其對手已為曹吳直系武人。數年間干戈相尋,國無寧歲。孫中山第一次護法失敗後,除準備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外(1919年10月正式宣布改組),主要是集中精力撰寫《孫文學說》及《實業計畫》。它號稱六大計畫,為“建設新中國之總計畫之一部分”,“蓋欲使外國之資本主義以造成中國之社會主義,而調和此人類進化之兩種經濟能力,使之互相為用,以促進將來世界之文明也。”與撰寫計畫相配合,孫中山於1919年8月在上海創辦了《建設》雜誌,發表相關文章,以廣宣傳。袁氏死後不久,1916年7月17日,孫中山在上海張園安塏第舉行茶話會,到會者有國會兩院議員,在滬名流,商、學、政、軍各界及新聞記者等千餘人。他作長篇發言,倡言建設問題。內謂:“今假定民權以縣為單位,吾國今不止二千縣,如蒙、藏亦能漸進,則至少可為三千縣。三千縣之民權,猶三千塊之石礎,礎堅則五十層之重樓不難建立。建屋不能猝就,建國亦然。”蒙古地區地方行政為蒙旗制度,西藏則為宗、溪,均未設縣。孫中山考慮及此,擬行地方自治,以省為單位,地方分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