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
該庫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和養殖功能。設計灌溉面積25.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8.0萬畝,最大實際灌溉面積18.0萬畝。水庫保護下游耕地20萬畝,105國道2.0公里,鄉政府所在集鎮一個,人口2.0萬人。水庫養殖水面9240畝,常年對外承包經營;同時,該庫對我縣吳集鐵礦的順利開採將產生直接的影響。
該庫樞紐工程主要包括大壩、進出水閘及兩座放水涵。其中大壩為均質土壩,主壩長5300米,壩頂現高程為59.25-60.3米,最大壩高21.0米,壩頂寬為6.0米,迎水坡坡比約為1:2.5,下游水坡坡比按壩高分上、下坡,依次約為1:2.5、1:3.0和1:3.5,迎水坡乾砌石護砌高程50.5-59.0米,背水坡修有截水溝,並由草皮護坡。進水閘為開敞式三孔正倒拱塊石圬工結構,孔口尺寸2.0×2.0平方米,閘底板高程56.54米,最大流量26.3立方米/秒,直升式鋼筋砼平板閘門,採用螺桿式手動啟閉機。出水閘(兼泄洪)為開敞式二孔正倒拱塊石圬工結構,孔口尺寸為2.0×3.36米,閘底板高程50.58米,最大排洪流量36.0立方米/秒,直升式鋼筋砼平板閘門,採用螺桿式手動啟閉設備。放水涵有桐樓涵和和平涵兩座。涵底板高程49.50米,涵口斷面尺寸分別為0.3×0.3平方米與0.5×0.5平方米,最大放水量分別為0.36立方米/秒和1.44立方米/秒,直升式鑄鐵平板閘門,螺桿式啟閉設備。
後期維護
該庫1957年10月正式開工興建,1960年建成北段壩長3523米,壩頂高程54.70米,至1974年大壩南段1778米的延長段土方完成,歷時十七年。
1966年至1967年為第一期擴建工程,將大壩54.70米以下的斷面底寬加至32米,並將廢棄的放水涵相應接長;1972年進行第二期工程,將大壩由54.7米高程加至60.2米,頂寬3米;1974年冬、1975年春對大壩南部的1778米的延長段進行施工,完成土方約31萬立方米。至此,土方總計完成261萬立方米。此後,逐年安排塊石護坡工程。1979年至1986年,連續對壩體灌注粘土漿,1983年續建加固時,加做壩後戧台,1998年進行加固擴建,將大壩頂寬由3米加至6米。1969年先後建成了謝店泄水閘和高門樓進水閘,大壩中段建有放水涵三座。
徐州周邊的水庫
水庫一般的解釋為“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它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徐州周邊的水庫更可以體現當地的地理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