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龍泉峪長城,牆體是用當地出產的大塊花崗岩築成,有的就建在巨大花崗岩上,和岩石渾然一體。特別是當年的建造者,還將原有的花崗岩石按長城基石的造型,雕刻出條狀花紋,不仔細看,你是分辨不出來的。這裡充滿歷盡滄桑的風貌,景色壯美。該段長城東接西水峪、黃花城、地勢平緩、敵樓密集。向北還有四道平行構築的長城,乃長城沿線最奇特之景。
地理
龍泉山峪長城在十三陵北20多公里的山上,位於昌平、延慶、懷柔三區縣交界的地方。屬於延慶縣管轄,在蓮花山前的山樑上。龍泉峪長城是明代內長城的主線,長城由東向西自大水峪關進入懷柔之後就沒怎么太大的斷過,經過著名的慕田峪、箭扣、北京結、黃花城、西水峪之後延伸進了延慶縣的龍泉峪。
景點
龍泉峪長城位於延慶縣大莊科鄉龍泉峪村,蓮花山前的台地邊。昌赤路橫穿其中,公路側山上橫臥著一道雄偉的城牆—龍泉峪長城,牆體是用當地出產的大塊花崗岩築成,這裡充滿歷盡滄桑的風貌,雖然顯得破敗,但景色壯美。該段長城東接西水峪、黃花城、地勢平緩、敵樓密集。向北還有四道平行構築的長城,乃長塊沿線最奇特之景。
特點

這裡長城最顯著的特點有二:其一,這裡有四道相對平行的長城,如果秋高氣爽,你登上山頂敵樓北望,可以看到北邊還有三道平等的長城;
其二,這是一段孤立的長城,東西兩端都沒有長城連線,其東端到龍泉峪東的658高地嘎然而止,西端到26公里埡口西的658高地後,長城就銷聲匿跡了。
東邊的557高地斷頭只是一個假象,高地東邊,長城又逶迤向黃花城方向延伸過去。這就是長城建設中的"山險"現象,即依據陡峭的山勢形成天然的屏障,而無需人工的一事。但長城向西確實沒有了,直到過了十三陵的石佛寺,長城才又重新浮出地面。
歷史

應該說朝舉全國之力修這一道邊牆,應該一氣呵成,但《明實錄北京史料》(第四冊第551頁)中記載:"天啟二年(西元1622年)九月辛丑巡關御史梁之棟陳昌、保情形言:……登八達嶺,平(憑)高拒下,其險在我,可守也。逾嶺數百步即岔道堡,地屬宣府。東至穿(川)草花頂約十里,即陵之祖山。不修邊牆者九十里……"很明顯,這時大明朝就是"不修邊牆者九十里"。
這裡的山路十八彎,好在前人給我們立下了文字依據:《明實錄北京史料》第三冊薊遼總督劉應節隆慶五年二月疏中指出:"山陵重地,欲修築牆墩,以固封守,而風氣所關,不便宜作,宜令內外守備,多植樹木,以滋保障"。明代所說"山陵",屬專有名詞,專指三面環山的明陵。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若在陵寢周邊修築邊牆,會破壞風水,只可內外多植樹木。 原來事關皇禁,"不便宜作",換了今天的話就是不得動土。
北京市的旅遊景點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一座就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本任務主要包括部分旅遊景點的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