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

龍文[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

龍文區(古屬漳州府龍溪縣)福建省漳州市核心城區之一,國家級生態文明區 、全國文明城市, 是福建著名的僑鄉之一,是閩東南重要的物質集散地,漳州市新興商貿中心,素以“魚米花果之鄉”著稱,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龍海市步文鎮(除梧浦、長洲兩村外),郭坑鎮成立漳州市龍文區,西鄰薌城區,東鄰漳州台商投資區,南鄰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海市,北鄰長泰縣,華安縣。規劃中的漳州軍民兩用機場位於龍文區內,廈漳城際軌道、廈漳濱江大道將貫穿龍文區。 漳州市龍文區努力打造“行政商務金融中心、現代物流基地、總部經濟聚集區、先進制造業密集區和休閒旅遊目的地”五個功能區域,全力構建“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示範區。區內形成了漳州碧湖萬達廣場商業圈、明發廣場商業圈以及萬嘉世貿廣場等多個商業圈。龍文區作為漳州新興商貿中心還擁有華美達酒店、融信皇冠假日酒店等4所五星級酒店。 2012年,龍文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全區人均GDP高達67695元,是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的縣區,2013年實現財政收入27.7041億元 。

基本信息

歷史沿襲

龍文區新貌 龍文區新貌

今龍文區 境地秦時屬閩中郡;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屬會稽郡,建安初年屬會稽郡侯官縣;三國時吳永安三年(260年)屬揚州建安郡東安縣;晉太康三年(282年)屬晉安郡晉安縣。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龍溪縣,隸屬南安郡,境地屬龍溪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建安郡龍溪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豐州(治在南安)龍溪縣;貞元初廢豐州併入泉州(治在今福州);嗣聖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龍溪置武榮州(治在南安),境地屬武榮州龍溪縣。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龍溪縣南境置漳州。其時,境地仍屬武榮州龍溪縣;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治在晉江),境地屬泉州龍溪縣;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龍溪縣屬漳州,境地屬漳州郡龍溪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漳州為漳浦郡,境地仍屬龍溪縣;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復名漳州;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遷於龍溪縣鳳高山桂林村(今屬薌城區),龍溪縣成為附廓縣,境地屬之。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漳州改稱南州,境地屬南州龍溪縣。

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復名漳州,境地屬漳州龍溪縣。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改為漳州路,境地屬漳州路龍溪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為漳州府,境地屬漳州府龍溪縣;清仍屬漳州府龍溪縣。

民國元年(1912年)改漳州府為福建省西路道,龍溪縣屬之,境地屬龍溪縣第四區;民國3年西路道改為汀漳道;14年廢道,龍溪縣隸屬福建省;22年龍溪縣屬龍汀省;民國23年7月,龍溪屬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翌年10月,改第六為第五行政督察公署,境地仍屬龍溪縣第四區,設修濱、復興、關霞、橋頭、靖東、鰲頭6個聯保。

民國26年,境地仍屬第五行政督察公署龍溪縣第四區。

1949年9月19日龍溪縣城解放;20日龍溪縣全境解放。境地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龍溪縣人民委員會;10月,龍溪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境地仍屬龍溪縣。

1950年4月1日,境地屬漳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龍溪縣第六區;10月,改屬福建省人民政府龍溪地區專員公署龍溪縣,仍為第六區。1952年,劃六區的玄壇宮歸第十區,境地分屬龍溪縣第六、第十區。1956年,境地屬龍溪縣東嶼區;1957年,東嶼區改名為東山區。1958年撤區並鄉;同年9月撤銷鄉的建制,成立衛星人民公社,境地屬龍溪縣衛星人民公社。1959年3月,衛星人民公社更名為步文人民公社。

1960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海澄合併為龍海縣,境地屬龍海縣步文人民公社。1962年,析步文公社部分大隊成立郭坑人民公社,境地分屬龍海縣步文、郭坑公社。

1967年6月,境地屬龍溪專區龍海縣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4月,成立步文、郭坑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隸屬龍海縣革命委員會。

龍文區全景圖 龍文區全景圖

1980年10月,龍海縣革命委員會改為龍海縣人民政府;12月步文、郭坑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步文、郭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10月,步文、郭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步文鄉人民政府、郭坑鎮人民政府。1985年6月龍溪地區改為漳州市,步文、郭坑屬漳州市龍海縣人民政府。1991年12月,經龍海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步文改鄉為鎮;1992年1月1日,步文鎮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1993年5月,龍海縣撤縣建市,步文、郭坑境地屬之。

1996年5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漳州市龍文區;1997年元月1日,漳州市龍文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直屬漳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行政區劃

龍文區行政區劃示意圖 龍文區行政區劃示意圖

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8號)同意設立漳州市龍文區:將漳州市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土白、下洲6個村委會,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嶽、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6個居委會和洋筠1個村委會,巷口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龍海市的郭坑鎮,龍海市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崎嶺、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田豐、塘北、坂上、孚美、後店、流崗、翁建、登科、科坑、漳濱、石州、浦口、朝陽31個村委會和梧浦村委會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劃歸龍文區管轄。

實際管轄範圍為:原薌城區芝山鎮的土白、下洲2等個村委會,以及原龍海市的郭坑鎮,原龍海市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西洋、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田豐、塘北、石倉、碧湖、坂上、孚美、後店、流崗、翁建、登科、科坑、漳濱、石洲、浦口、朝陽等31個村委會。原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等4個村委會,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嶽、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等6個居委會和洋筠村委會,巷口街道辦事處的岳口、勝利東、東園、新民、巷口、新港、霞浦、霞東等8個居委會和元光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仍歸薌城區實際管轄,梧浦村委會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仍歸龍海市實際管轄。

1997年3月,原步文鎮拆分為步文、藍田、朝陽3鎮,步文鎮下轄天亭居委會、浦東居委會、田豐村、後坂村、碧湖村、石倉村、步文村、長福村、坂上村、土白村、下洲村,藍田鎮下轄景山居委會、圳頭村、西坑村、小港村、湘橋村、蘭田村、梧橋村、東嶼村、蔡坂村、藍田農場,朝陽鎮下轄朝興居委會、朝陽村、後店村、孚美村、翁建村、浦口村、登科村、科坑村、漳濱村、打山村、恆坑村、橋仔頭村、西洋村、流崗村、書廳村、石井村、六石村

2016年8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漳州市龍文區步文鎮撤鎮設街的批覆:閩政文〔2016〕259 號設立步文街道辦事處,以原步文鎮的行政區域為步文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

2017年12月漳州市人民政府漳政綜〔2017〕176 號關於龍文區步文街道拆分為步文、碧湖2個街道辦事處,步文街道辦事處政府駐地不變,下轄步文村、長福村和坂上村3個村,錦繡社區、天亭社區、香榭社區、浦東社區、同昌社區、田豐社區、龍江社區和石倉社區等8個社區,碧湖街道辦事處下轄榮昌社區、仁和社區、明發社區、萬達社區、融升社區、融信社區、建發社區、土白社區、下洲社區、後坂社區和碧湖社區等11個社區。碧湖街道辦事處的政府駐地由龍文區與相關部門協商後按有關規定設立。

截至2018年6月01日,龍文區下轄步文街道、藍田鎮、朝陽鎮、郭坑鎮、藍田開發區。

直轄
步文街道天亭社區、浦東社區、錦繡社區、同昌社區、田豐社區、香榭社區、龍江社區、石倉社區、長福社區、步文社區、坂上社區
碧湖街道榮昌社區、融升社區、仁和社區、明發社區、融信社區、萬達社區、土白社區、下洲社區、後坂社區、建發社區、碧湖社區
藍田鎮 鶴鳴社區、景山社區、毅陽社區、學府社區、福隆社區、中駿社區、國貿社區、圳頭社區、龍騰社區、龍盛社區、藍田社區、西坑村、小港村、湘橋村、蘭田村、梧橋村、東嶼村、蔡坂村、藍田農場
朝陽鎮 朝興社區、石洲社區、新石洲社區、後店村、翁建村、浦口村、登科村、科坑村、漳濱村、打山村、恆坑村、橋仔頭村、西洋村、流崗村、書廳村、石井村、孚美村、六石村
郭坑鎮 新街社區、鐵路社區、郭坑村、院後村、篁卿村、扶搖村、洛濱村、汐浦村、口社村、東溪農場
藍田經濟開發區 紅田社區、檀香社區、麗景社區、陽光社區、朝陽社區、藍田開發區、龍文工業開發區

地理

龍文區,位於廈門、汕頭兩大經濟特區的腹地,東經117°、北緯24°,地處福建省漳州平原中部,轄區範圍東 聯漳州台商投資區,西接薌城區,北鄰長泰縣,南臨九龍江西溪北岸,水陸交通便捷,324國道、319國道穿境而過,鷹廈鐵路縱貫全區,陸路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僅43公里,水路沿九龍江可通航出海。該區屬九龍江沖積平原,區內三面臨江,水網稠密;年平均氣溫21.4攝氏度,無霜期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450mm,年平均日照時數4430小時。

人口

龍文塔 龍文塔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龍文區總戶數29537戶,總人口115661人。農業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91.83%。另一個特點是區外籍人口多。2000年人口普查龍文區外來人口戶口登記地狀況資料,龍文區外來人口總數計23343人,其中漳州市區3590人,福建省其他縣(市)、市區8515人,省外11238人。龍文區1997年人口總數115343人,2007年為120835人,自然增長率6.95‰。

據《漳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龍文區人口達167463人,占漳州大市的3.48%。

2011年末龍文區常住人口16.8萬人,全年淨增常住人口0.1萬人,全區全年出生人口1388人,出生率11.05‰,死亡人口669人,死亡率5.33‰,自然增長率5.72‰。

2015年末龍文區常住人口18.7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86.2%。

資源

龍文區碧湖生態園 龍文區碧湖生態園

龍文區盛產糧、蔗、龍眼、荔枝、香蕉、蘑菇、木耳等,四季百花爭艷,終年佳果飄香,素有閩南“魚米花果”之鄉的美稱。還蘊藏著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已探明優質淡水河沙儲量5000萬立方米,花崗岩1000萬立方米,風化殘積型高嶺土500萬噸,建築用土1000萬立方米,以及從郭坑至朝陽呈帶狀分布的“漳州第二大熱田”,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龍文區內擁有豐富而優質的非金屬礦產資源,截止2009年已探明優質淡水沙儲量5000萬立方米,風化殘積型高嶺土500萬噸,花崗岩1000萬立方米,地熱資源呈帶狀分布在郭坑、朝陽一帶,初步勘探是漳州第二大熱田。九龍江北溪水質良好,是重要的飲水保護帶已發現的郭坑鎮院後金龜山礦泉,是優質的偏矽酸鹽礦泉水,具有潛在的開發。

經濟

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人民生活有所提高。但是1958—1976年,極左的思想占據主導地位,出現生產瞎指揮、浮誇風,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挫傷生產積極性,給人民生活造成極大的困難。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境內農村開展階級鬥爭,農業生產停滯不前,經濟陷入困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建立和完善生產責任制,農民自主經營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為提高,有力地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轄區農村普遍開展科學種田,推廣先進技術,農林牧漁總產量、產值大幅度提高。社隊企業向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渠道發展。同時,民營經濟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1985年,龍海縣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經濟開放縣,步文、郭坑兩鄉鎮結合本地實際提高生產水平。199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漳州市人民政府在步文鎮梧橋村和藍田村開發成片土地成立藍田工業開發區。同年,步文鎮獲準開闢工業小區,建立浦口糧食加工小區、坂上食品罐頭加工小區、後坂工業小區、石倉竹木器加工小區;郭坑鎮獲準開闢工業小區,建立下洋東郊工業區、糧食加工批發市場。至1995年,境內已形成多層次開發區、科技園和工業小區;形成後坂、小港、石倉、黃坑等8個較有規模的工業小區和食品罐頭、竹木製品、糧食加工、建築建材、金屬製品、商業物流6個骨幹行業。當年,步文、郭坑兩鎮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2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2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7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0.8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1.1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農業總產值1.1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財政收入2198萬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值1.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63元。

200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01億元,比1997年的8.01億元增長5.09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214元,比1997年的7397元增加22817元,增長3.08倍;人均水平指數比全國、全省、全市分別高出4.8%、2.2%、1.6%;財政分成總收入2.96億元,比1997年的0.34億元增長7.71倍,其中地方級收入1.65億元,比1997年的0.23億元增長 6.17倍,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1元,比1996年的4408元增長 1.5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188元,比1996年的3003元增長1.06倍。

2012年全年龍文區實現生產總值118.7716億元,增長15%;人均GDP則高達67695元,成為漳州首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的區域。分成前財政總收入17.42億元,增長26.1%,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1.41億元,增長2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5億元,增長3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2元,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11277元,增長14%。,榮獲漳州市“五大戰役”綜合考評第一名、政府績效考評第二名。2012年龍文區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達到5.37億美元,增長8.92%。

農業

2007年,龍文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0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88元,分別比1997年的2.7億元、3628元增長1.62倍和70.8%。 2010年,龍文區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79522萬元,比2009年增長0.3%。

2012年,龍文區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89159.66萬元,比上年增長1.76%。糧食種植面積1615畝,比上年減少90畝,其中稻穀面積1080畝,減少80畝;油料種植面積466畝,增加81畝;蔬菜種植面積12528畝,減少871畝。全年糧食產量745噸,比上年增加36噸,增產5.1%,其中,稻穀479噸,減少20噸,減產4.0%。

工業

至2007年底,全區共有工業企業2500家,工業總產值102.42億元,比1996年的13億元(調整數,未調整數為14.63億元)增長6倍,占工農業總產值的93.5%。規模工業企業167家,工業總產值77.91億元(調整數);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3.4%,全員勞動生產率33848.97元/人,產品銷售率95.15%。全部工業實現稅收3.08億元,占當年全區財政總收入的54.8%,成為地方財政支柱。年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21家。

2010年,龍文區全部工業增加值37.02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72億元,增長19.6%。工業產品銷售率98.0%,比上年提高1.60個百分點。

2012年,龍文區全部工業增加值56.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6億元,增長17.7%。工業產品銷售率98.2%,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商業

2007年,龍文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2億元,比1996年的1.3億元增長8.63倍,年均組織71.92%。 2010年,龍文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億元,比2009年增長29.6%。

2012年,龍文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5億元,比上年增長28.7%。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化妝品類下降13.9%,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10.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0.4%,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67.5%,汽車類增長31.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38.7%,食品飲料菸酒類增長19.6%。

社會

科技

龍文區 龍文區

1997年,龍文區委、區政府把科技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擺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2001年,編制《龍文區科技發展“十五”規劃》,出台有關檔案等鼓勵人才引進、加大科技投入、扶持科技項目開發的具體措施和規範性檔案。2004年,成立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決策小組,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加大實施“科教興區”、“工業立區”力度。2005年,龍文區首次通過科技部“2003~200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獲得“省級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被省科技廳授予“2003~2004年度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區)”稱號。2006年,龍文區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為目標,以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中心,加強科技服務、科技培訓、科普宣傳、學術交流、青少年科普活動等方面的工作。立足實際,推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和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大幅增長;科技經濟一體化效益顯著。2007年,龍文區被國家科技部授予“2005~2006年度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區)”稱號。

2010年,龍文區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經費支出1073萬元,增長62.82%,其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400萬元,增長29.0%。全區新啟動4個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全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家,共有12家。專利申請173件,專利授權208件,分別比上年增長3.59%和34.19%。

2012年,龍文區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630.76萬元,增長18.65%。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32566萬元,增長31.8%。全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家,共有15家。專利申請289件,比上年增長33.8%,專利授權169件,比上年增長15.75%。

教育

龍文[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 龍文[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

1997年後,隨著新區建設的不斷發展,原來的學校規模較小,不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2002---2003年,為了確保和促進新區建設和教育發展,區政府撤併步文中心國小、後坂國小、土白國小、田豐國小,新建漳州市第二實驗國小和毅達學校,增設2個學區;增辦朝陽中學為完全中學。同時,新建漳州市一中分校、吉馬印刷職業學院。至2007年,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改造和完善教育設施。全區學校占地面積10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1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9619萬元。2000年、2001年,龍文中學高考上線率分別居全市普通完中第二名和第一名。2006年,全區高考上線率達87.4%,位居全市前列;本科上線率達33.7%。

2012年,龍文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825人,在校生2120人,畢業生535人。全區普通高中招生1089人,在校生2801人,畢業生765人。全區國中招生2498人,在校生7869人,畢業生2450人。普通國小招生2398人,在校生11924人,畢業生158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15歲)43人。幼稚園在園幼兒8908人。

衛生

龍文區融信商貿圈 龍文區融信商貿圈

建區前,境內醫療基礎設施較為薄弱。1996年境內僅有醫療專業人員60人,病床30張。1997年後,龍文區推進醫療改革和衛生事業的發展。1997—2001年,先後完成龍文醫院門診樓、區防疫站、區婦幼所、郭坑衛生院的建設,添置醫療設備,提高醫療水平。龍文醫院順利通過一級甲等醫院的評審驗收;郭坑衛生院升格為中心衛生院;全區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通過省考核驗收。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合作醫療、集資醫療、保健保償等新型醫療保健模式,全區興辦40所村醫療所,其中34所村衛生所達到甲級衛生所標準。2002年後,龍文區重點推進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工作,加大市容環境、城中村、集貿市場等的整治力度,城鄉環境得到改善;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綜合整治,落實疾病預防控制措施;強化計畫生育管理,落實各項措施,人口發展進入低生育水平。2004年,龍文區通過省級衛生城市覆核驗收。

2005年,動工興建朝陽醫院,建立區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進一步增強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龍文區連續5年被省政府評為計畫生育一類先進區,被省計生委評為優質服務先進區。至2007年,龍文區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0.4萬人,參合率93.4%。同時,同步實施農村困難家庭醫療救助制度,使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全區有衛生技術人員550人、病床150張;計畫生育政策生育率達94.9%;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3歲。

2012年年末,龍文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66個,其中醫院4個,衛生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502人,其中醫生148人,註冊護士165人。年末共有床位489張。農村有醫療點的村數占總村數的100%,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0人。

文化

龍文區 龍文區

1997年後,龍文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區村村通有線電視聯網,有線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設立區文化館,添置設備;4個鎮文化站做到健全機構和人員,有活動場所、有經費。與此同時,各村從實際出發,新建、改建一批文化室、圖書室、老年活動中心。在境內的市級大型文化設施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人民廣場、漳州市廣播電視中心大樓、漳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漳州市博物館、薌劇(歌仔戲)藝術中心。這些設施的投入使用,有效地帶動區域內文化事業的發展。期間,扶持發展一批優秀民間文化組織,實施“芳草計畫”、“百花計畫”,組織開展以人民廣場為載體的廣場文化和“文化下鄉”活動,推進鎮村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旅遊文化、老人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建立健全區、鎮、村三級文化網路,郭坑鎮成為福建省第三批文化信息網路基層工作站示範點;藍田鎮湘橋村被評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

2012年末,龍文區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1個。電視節目141套,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全區有線數位電視用戶1.96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幹線總長641.63公里。

體育

龍文區碧湖萬達商業圈 龍文區碧湖萬達商業圈

區境內農民體育歷史悠久。龍文區推進全區體育事業健康發展。興建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籃球場、網球場、游泳池、桌球室、健身房等運動場所;配備各種體育設施、器材。體育協會、區屬單位和各鎮、村、企業經常開展一系列民眾性體育比賽活動。在加強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同時,積極選派運動員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體育比賽。龍文區運動員在參加漳州市第八、九、十屆運動會,共獲得金牌9枚、銀牌13枚、銅牌19枚。2005年,步文鎮、朝陽鎮分別被評為全國、全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2006年,區武術協會代表福建省參加在鄭州市舉辦的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取得4個一等獎、7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的好成績。2007年,全區體育場地總面積14.84萬平方米,人均1.23平方米。

2012年,龍文區運動員榮獲省年賽金牌3枚,榮獲第九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2金9銀,榮獲“萬傑隆杯”廈門國際武術大賽7金9銀,榮獲首屆中國、新加坡群英武術大賽11金9銀3銅,榮獲第十屆國際武術節1金1銀。

旅遊

•雲洞岩

龍文區 龍文區

雲洞岩在漳州市東20里,此山是由各種玲瓏奇特、各具神態的巨石,層層疊疊壘成的。岩石間隙,有數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據《漳州府志》記載:“有石室深廣丈余,天將雨則雲出其中,霽則雲復歸焉,故曰云洞。”相傳隋朝開皇年間,有潛翁者養鶴於石室中,而鶴時飛鳴于山上,鄉人見之,故又名“鶴鳴山”。 雲洞岩被稱為“閩南第一碑林”。

這裡山岩突兀,名勝集中,周圍僅10里見方,如縮小的山石盆景,具有千山萬壑之概。明代翰林學士牛熙稱:“山盡石,石盡美且巨,他山莫儕。”尚書陸定的“突兀萬石攢,逶迤兩溪抱。風挾雲進涼,泉留月亭皓”,概括雲洞岩的全貌。主要旅遊點有月峽、仙人跡、瑤台、千人洞、風動石、鶴室、先天洞等30餘處。

•江東橋

江東橋 江東橋

江東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稱虎渡橋,又名通濟橋,是一座多孔梁式石橋,位於福建漳州龍文區與漳州台商投資區交界處,橫跨於九龍江北溪下游。這裡地處九龍江北溪與西溪交匯入海處,兩岸峻山夾峙,江寬流急,地勢險要,古稱“三省通衢”。相傳初建橋時,橋墩屢建不穩,偶有猛虎負子過江,遂依虎道勘得水中礁石,乃就石壘墩,橋墩遂固,故名虎渡橋。而《漳州府志》卷六則說此處“為郡之寅方,因名虎渡”。2001年06月25日,江東橋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瑞竹岩

瑞竹岩位於步文梧浦村的岐山之上。岐山一名馬岐山。名山記云:“岐山與鶴鳴山聯峙,二峰秀聳龍江之上,延十里余,中為萬松嶺”。嶺上建有萬松關,此岩景致之峻秀,正如明吏部尚書陸完與理學家蔡烈同游所題:“萬松關外瑞竹岩,峰峰峙峙列層嵌,偶來石上憑南眺,一望江上掛遠帆”。 瑞竹岩為五代僧人楚熙所辟,因劈竹引泉,枯竹生筍,瑞竹岩因此得名。

特產

•龍文鹽雞

龍文鹽雞 龍文鹽雞

始源於龍文區朝陽鎮朝陽村,俗稱“朝陽鹽雞”,是龍文區乃至漳州地區頗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該小吃歷史悠久,以營養豐富、肉質香嫩、功效獨特、風味獨到而揚名。

•孚美面線

孚美村生產的面線,始於20世紀60年代。有採用傳統工藝的手制面線和採用先進設備加工而成的機器面線兩種,品質優良,柔韌爽滑,不粘條,煮成品呈綠色半透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曾於1985年被福建省農牧漁業部評為“優質產品”,產品遠銷東歐、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

•田墘綠豆涼粿

綠豆涼粿(俗名粉粿),是龍文區田墘村的一大特產之一。它以品質優良、風味獨特聲名遠揚,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尤其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附近一帶更為盛行,頗有一定名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