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龍慶關村隸屬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貓街鎮,距鎮政府所在地20.58 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74.58公里。東鄰白雲庵,南鄰七排,西鄰祿豐,北鄰大麥地。轄 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10戶,有鄉村人口1486人,其中農業人口1486人,勞動力122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17人。全村國土面積21.3平方公里,海拔2077米,年平均氣溫14.7℃,年降水量967.5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844畝,人均耕地1.91畝,林地47620.1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8.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1.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8.5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56萬元,占總收入的65.5%;畜牧業收入 19.05萬元,占總收入的10.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16頭,肉牛123頭,肉羊1409頭);林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1.86%;第二、三產業收入25.2萬元,占總收入的13.36%;工資性收入13.7萬元,占總收入的7.3%。農民人均純收入751.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8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33人,到省外務工5人。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10戶通自來水,有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2%)。有41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4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4戶(分別占總數的24.6%和13.2%)。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5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5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37輛,機車7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4畝,有效灌溉率為21.2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7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9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1戶;建有小水窖24 口。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0.5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 156 戶。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159人,距離鎮中學20.58公里。目前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3人,其中小學生159人,中學生74人。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844畝(其中:田607 畝,地2237 畝),人均耕地1.91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620.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16.1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21 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畝,草地5畝,其他面積195畝。有銅礦資源。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24畝.一事一議籌勞1219元(勞均1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2.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產業。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44畝(其中:田607 畝,地2237 畝),人均耕地1.91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620.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16.1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21 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畝,草地5畝,其他面積195畝。有銅礦資源。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2.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0戶,鄉村人口1486人,其中男性 711人,女性775人。其中農業人口1486人,勞動力1255 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苗族混居地,其中彝族770人,苗族374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66人,參合率85.2%。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0.5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 156 戶。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159人,距離鎮中學20.58公里。目前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3人,其中小學生159人,中學生74人。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24畝.一事一議籌勞1219元(勞均1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1 人,少數民族黨員28人,其中男黨員29人、女黨員2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設6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自然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銅、鐵礦等礦產資源,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苗族同胞傳統的花山節,活動內容有:鬥牛、斗羊、鬥武定壯雞、賽馬、民族服飾展等。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婦女同胞們歡聚一堂,聚餐、舉辦文藝晚會共慶自己的節日。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到目前為止共投資30萬元。主要用於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基礎設施差;2、自然災害頻繁;3、產業單一;4、土地貧瘠。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在穩定種植、養殖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商品蔬菜(蘿蔔、洋玉、早青碗豆)和經濟林果(核桃、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