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學院

龍巖學院

龍巖學院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福建省屬公辦全日制本科高校。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原福建資源工業學校併入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為龍巖學院,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現成為閩西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學校面向22個省(市、區)招收本專科學生以及少數民族預科生,截止2014年6月學院全日制在校生有11193人,其中本科生10110人;現有教職工753人,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21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423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龍巖學院龍巖學院
龍巖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為國家培養了 3 萬多名畢業生,是閩西這塊紅土地上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學。
學校位於福建省西部(通稱閩西)中心城市龍巖市內美麗的奇邁山麓,傍依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古田會議會址、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冠豸山、“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龍巖市毗鄰廈門經濟特區、閩南金三角開放區,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地;與江西省贛州、廣東省梅州兩市接壤,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是著名的老區、林區、僑區、礦區和新興的旅遊區。
學校總體規劃用地2761畝,現有占地面積1058畝,有東肖和鳳凰兩個校區,校舍建築總面積約27萬平方米,配備有現代化教學儀器設備、多媒體教室和語言實驗室,完善的體育設施、多種類的活動場所等,圖書館館藏圖書130餘萬冊,期刊2000餘種,擁有電子閱覽室、現代化檢索系統和鏡像站點,是閩西最大的圖書資料中心。
學校面向1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市招收本專科學生以及少數民族預科生,所設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等七大學科門類,現設有11個二級院(系),共有28個本科專業和12個專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8000餘人,成人繼續教育學生近5000人。學校現有教職工685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占了31.58%,具有研究生、碩士以上學歷、學位占一半。學校還聘請了20多位“兩院”院士、著名大學博士生導師等專家學者為兼職、客座教授。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龍巖師範專科學校龍巖師範專科學校創辦於1958年,附設在龍巖師範學校,設中文、數學班,招生93人,學制1年。1959年8月,學校搬遷至龍巖縣東肖鎮。建有教學大樓1座、教工宿舍1座、學生宿舍2座以及膳廳、廚房等,基建總面積為5690平方米。1960年學校擴大招生,增物理、化學、俄語班,學生310人,學制2年,教職工60人。並辦師資短訓班,學員65人。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停止招生,辦國中語文、數學教師進修班,學員40人,教職工81人。1962年奉令停辦,校舍移交給當時暫遷龍巖的廈門大學使用。
1975年,龍巖師範招大專(3年制)數學科1班,55人,1977年龍巖師範附設龍巖地區師範大專班,設中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5個專業,10個班,招生455人,其中,1978年所辦物理大專班,附設在上杭一中,中文大專班設於松濤國小。1978年,師專籌備領導小組在鳳凰隔籌建校舍,各大專班仍設在龍巖師範。1980年秋,龍巖師範大專班先後遷入新校舍。1983年12月復名為龍巖師範專科學校,學制2年、3年並存。1984年增設政教、歷史、生物、體育4個專業,共9個專業,22個班,學生535人,教職工209人。1987年全校共設26班,學生992人。教職工283人,其中副教授6人,講師45人,助教78人,工程師4人,主治醫師1人。1993年龍巖師範專科學校升格更名為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福建資源工業學校1958年福建省煤礦技術學校創辦,校址在龍巖市東肖鎮。1962年停辦。培養畢業生927人。1974年復辦,定為福建省煤炭工業學校,2000年福建煤炭工業學校更名為福建資源工業學校。

合併建校

2002年福建資源工業學校、福建省煤礦技工學校、福建煤炭幹部學校撤銷,併入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4年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龍巖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止2013年9月26日,學校有教職工800餘人,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20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43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名師3人。
其中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0名;學校另聘有20多位知名大學博士生導師等專家學者為兼職、客座教授。

院系專業

龍巖學院二級學院名單
序號 院系名稱 序號 院系名稱 序號 院系名稱
01 龍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02 龍巖學院外國語學院 03 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04 龍巖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05 龍巖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06 龍巖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
07 龍巖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 08 龍巖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09 龍巖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10 龍巖學院體育系 11 龍巖學院藝術系 12 龍巖學院思政部
13 龍巖學院資源工程學院(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 14 龍巖學院奇邁學院
專業建設
截止2013年9月26日,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1個,省教育廳推薦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重點學科3個,省級特色建設專業6個。

交流合作

學校先後與巴西、美國等國家,台灣、澳門等地區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校際友好合作關係,與國內許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學校與龍巖市各縣和部分鄉鎮建立校地(縣、鄉)合作戰略聯盟,與龍巖經濟開發區、福建龍州工業園區建立校產合作戰略聯盟,與中國龍工集團、紫金礦業集團等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戰略聯盟,融入海西為閩西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智力支持。
經福建省教育廳統籌協調,確定廈門大學為學校的對口支援協作高校。根據協定,廈大將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對我校提供支持和幫助。

專業設定

龍巖學院龍巖學院
龍巖學院龍巖學院
1、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四年)
2、對外漢語(本科四年)
3、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四年)
4、音樂學專業(師範類本科四年)
5、心理學專業(師範類本科四年)
6、英語專業(本科四年)
7、日語專業(本科四年)
8、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本科四年)
9、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四年)
10、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四年)
11、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四年)
12、物理學(師範類本科四年)
13、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四年)
14、市場行銷專業(本科四年)
15、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四年)
16、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四年)
17、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四年)
18、化學專業(師範類本科四年)
19、套用化學專業(本科四年)
20、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四年)
21、生物技術(本科四年)
22、動物醫學(本科四年)
23、動物科學(本科四年)
24、生物科學(師範類本科四年)
25、採礦工程專業(本科四年)
26、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四年)
27、地質工程專業(本科四年)
28、初等教育專業(師範類專科三年)
29、電氣自動化技術(專科三年)
30、礦山機電(專科三年)
31、旅遊管理(專科三年)
32、生物技術及套用(食品工程方向)(專科三年)
33、室內設計與技術(家具設計與製造方向)專業(專科三年)
34、社會體育(2012年下學期開設)
★採礦工程本科專業、地質工程本科專業、礦山機電專科專業與福建省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展聯合辦學,面向福建省考生招生(只招男生),學生可享受福建省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學費和專業獎學金,畢業時根據省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我校簽訂的培養協定分配到下屬企業就業。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截止2013年9月26日,學校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個。
研究所名單
序號 研究所名稱 序號 研究所名稱 序號 研究所名稱
01 中外語言文化研究所 02 客家文化研究所 03 區域經濟研究所
04 教育科學研究所 05 套用數學研究所 06 計算機套用研究所
07 動物醫學研究所 08 閩西食品研究所 09 自動化研究所
10 套用化學研究所 11 南方不穩定煤層開採研究所 12 企業管理研究所
13 系統科學研究所 14 古田會議精神研究所
預防獸醫學與生物技術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人畜寄生與病毒性疫病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龍巖學院客家學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2004年至2013年,學校共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科研課題483項,校級及橫向科研課題156項,多件專利獲國家專利局授權,教師出版專著、編寫教參34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929篇,被SCI、EI和SSCI收錄學術論文188篇;獲各級政府獎多項,其中,獲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省第六、七、八、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龍巖學院學報》是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首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福建省高校特色學報,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學術資源

龍工圖書館龍工圖書館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龍巖學院龍工圖書館實體館藏總量已達67.16萬冊,期刊種類達2000多種,電子圖書120萬冊。在文史哲經典、地方文獻資料、各學科門類教學參考資料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館藏體系。龍巖學院龍工圖書館擁有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碩博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方正電子圖書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讀秀學術搜尋;中國產業經濟信息資料庫;中圖外文電子圖書資料庫等數字資源。1998年實現自動化管理,採用ILASII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磁碟陣列總存儲容量達95TB。龍巖學院龍工圖書館是龍巖市規模最大、館藏最為豐富的圖書館。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林和平
黨委副書記、校長:李澤彧
黨委副書記:朱閩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劉福松
黨委委員、副校長:李源江
黨委委員、副校長:鄒宇
黨委委員、副校長:劉國買
院長助理:高登亮

校園文化

校標

校標校標
校標外環標註中、英文校名,中文用紅色毛體,寓意為閩西紅土地上的第一座本科大學將繼承和發揚優秀革命傳統。“1958”指學院前身——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創辦於1958年。核心標誌之創意源於東肖校區內兩棵古榕樹,整體寓意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幹好似翻開的兩本書,蒼勁挺拔,象徵著龍巖學院人堅忍剛毅,志存高遠;樹冠枝壯葉茂,四季常青,象徵龍巖學院人生機勃勃的青春活力和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基座上鐫刻校訓“厚於德,敏於學”,寓意為欲達“樹人”之目的,應以良好的品德和好學的精神為根基。整個校標大氣靈動,充滿活力,昭示著學校事業與時俱進,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校訓

龍巖學院龍巖學院

“厚於德”,語出《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剛毅;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我們以此為校訓首句,意在強調必須將德育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
“敏於學”,語出《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於事而慎於言”,“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敏”可有敏捷、敏銳之含義,即:行動敏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目光敏銳地遵循和運用規律、追求真理、勇於創新。我們以此為校訓第二句,就是要求我們在大學中要刻苦地學習、審慎地思考、精細地辨析、堅定地實踐,勤奮聰敏,知行合一。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校訓中“厚於德”倡導的是學會做人、品優德高、和諧樂群;“敏於學”倡導的是學會做事、奮發有為、與時俱進。其核心指向是:德才兼備、品學兼優。這既反映大學培養人的本質內涵,又體現素質教育對大學生的根本要求,同時也反映了中華文化價值觀和閩西客家民德歸厚、崇文重學的優良傳統,和諧工整,自成一體,有出處、有底蘊、有特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