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龍安鄉轄7個村民委員會,121個村民小組。至2006年末,全鄉總戶數6
089戶,其中農業戶數5570戶,總人口24100人,男性12611人,女性11489人;非農業人口 776人,農業人口23324人,民族漢族為主,另有苗、彝等少數民族,其中苗族2986人,占總人口的12.4%,漢族20012人,占總人口的83%,彝族887人,占總人口的3.7%。全鄉土地總面積為28549畝。其中水田面積500畝,旱地面積28049畝;水田主要分布在水利條件好,地勢相對平緩的壩區,旱地分布較廣,90%的旱地分布在山區。全鄉林地面積有91121.6畝;境內海拔在790--2229米之間,平均海拔1509米,相對高差為1439米。年平均氣溫在12℃之間,降雨量1000 mm。土壤有粘土、砂壤土等類型,性狀多呈弱酸性。無霜期約為285天,有利於烤菸、蔬菜、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生長。全鄉有小二型水庫3座,總庫容為72.7萬立方米。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13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33元。
農村經濟
龍安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3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74.04萬元,占總收入的37.4%;畜牧業收入821.76萬元,占總收入的26.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500頭,肉牛820頭,肉羊2300頭);林業收入260萬元,占總收入的8.3%;第二、三產業收入52.25萬元,占總收入的1.7%;工資性收入820萬元,占總收入的26.1%。農民人均純收163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第三產業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820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00人(占勞動力的9.9%),在省內務工440人,到省外務工760人。
基礎建設
截止2006年末,龍安鄉全鄉7個村委會已實施村村通工程,已經實現30個自然村通電、通路。全鄉有2620戶通自來水,有3811戶飲用井水。擁有電視機農戶4601戶,安裝有線電視的農戶有1086戶;安裝有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51戶。全鄉有1個集貿市場。共有汽車26 輛,農用運輸車52輛,拖拉機 3輛,機車383 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7400畝,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畝。建有沼氣池農戶103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4戶;建有小水窖160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06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磚(鋼)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993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131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35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其他結構住房的農戶250戶。
文化教育
龍安鄉為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以創建龍安鄉教育規劃發展的重點項目;大力實施名師工程、素質教育工程、人才隊伍工程。龍安鄉有中學一所,完全國小7所。 2006年末,在校中學生1451人,小學生2632人,在職在編中國小教職工183人。中學16個教學班。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8.8%;2006年享受“兩免”學生有1532人,其中免雜費890人,免書費642人,“一補”773人。
人口衛生
龍安鄉黨委、政府切實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和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在全鄉範圍內大力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廣泛動員全鄉人民民眾積極投入愛國衛生運動,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衛生習慣;落實農村計畫生育“獎優免補”政策,大力宣傳“獨生子女光榮”政策,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實現人口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截至2006年末,全鄉共有農戶6089戶,總人口24100人。其中農業人口23324人,勞動力12100人。苗族2986人,漢族20012人,彝族887人。全鄉有衛生院一所,村衛生所7所,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全鄉共有鄉村醫生26人,衛生院醫護人員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664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711人;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特色產業
龍安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全鄉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按照“農業穩鄉、科技興鄉”的發展戰略,用調整產業結構的方法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已形成蔬菜、水果、農業等一批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初步形成二產、三產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在農民收入當中,二、三產業所創造的價值占了較大比重,城鄉差距逐年縮小。初步形成以務工為龍頭、新型產業為輔助、服務業為基礎的特色產業格局。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及省市區工作安排部署,鄉黨委、政府把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領導小組,擬定了建設方案並分步實施。目前列為試點示範村的共 2 個。全鄉現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龍安鄉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以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為主線,以產業結構調整和村容村貌整治為切入點,全面深入開展了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隨著全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性的好轉,髒、亂、差現象明顯改觀,村民的衛生習慣有所改變。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實施使民眾的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善。全鄉硬化摸槽村土地老街1000米、摸槽村丁字路口800米,鄉集鎮600米。民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深入推進,村民的素質有了較大提升,團結協作,致富奔小康的願望迫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休閒娛樂文明適度,呈現出一派社會穩定和諧的新景象,廣大民眾更加堅定了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招商引資
根據龍安鄉“十一五”規劃,鄉黨委、政府大力引進外資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一是年內2家煤礦,實際引進外資500萬元參與技術改造,進一步做大做強煤產為。
人文地理
龍安鄉氣候溫和、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人傑地靈,有著極好的區位優勢,有大小河流13條,有水庫景點3座。這裡人民勤勞樸實,境內有聞名遐邇的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瘦石山摩岩石刻群景點,山上石壁上有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都極高的摩岩,瘦石嶙峋,自清光緒二十七年起,至三十一年先後留下摩岩刻九處,全都是依山石的自然形態刻鑿,字跡古樸,清新、刊刻精細,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1986年列為“彝良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命名為“龍安瘦石山摩岩”。成為四方文人相聚之地。充分呈現了漢文化在當時影響之深。現僅存桂花樹兩株,風姿依舊,每當中秋八月,仍香飄十里。
這裡的苗族風情濃郁,木坪村寨子“苗族風情園”迎來了縣內外的領導參觀。每年農曆7月13日三樂苗族花山節,是當地的民族傳統節日,來至四面八方的苗族同胞,歡聚在這裡舉行傳統文藝活動。
資源環境
全鄉土地總面積為28549畝。其中水田面積500畝,旱地面積28049畝;常用耕地面積28549公頃,水田主要分布白岩、三樂水利條件好、地勢相對平緩的兩個村,旱地分布較廣,90%的旱地分布在平緩的山坡上;土壤有砂壤、粘土等土壤類型,性狀多呈弱酸性。霜期約為280天,有利於烤菸、蔬菜、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生長;全鄉有小二型水庫3座,總庫容為72.7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