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龍崗書院,位於貴州龍場(今屬修文)。明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於此任驛丞時建,位於龍崗山東洞,
有講堂、寅賓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等。招收“諸夷子弟”訓誨其中。並親為主講,以“知行合一”學說、《五經憶說》開導啟發,門生群集。黔人始知有“心性”之學。貴州宣慰使、水西安國亨於東洞岩壁頂題有“陽明先生遺愛處”。羅汝芳也於洞壁題“陽明別洞”以志。後日漸廢圮。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縣秦睿復建於察院山頂。五十三年知縣宋鐸與邑人喻彥聖於原址捐修陽明祠16間及圍牆甬壁。道光八年(1828)知縣覺羅崇興補修書院,知府色卜星撥寺田收谷10石、銀80餘兩以增束修資。鹹、同間頻遭戰火,半就傾圮。同治十年(1871)知縣劉侶鶴變賣絕產修葺,借作公署。光緒元年(1875)恢復書院。十一年學政楊文瑩題匾“讀書立志”,二十年知縣李崇峻題“陽明學舍”匾於講堂。二十八年改為國小堂。二十年日本清宮宗親岩原大三偕駐中國武官高山公通等一行6人來此瞻仰前賢,後由東宮侍講文學博士三島毅題詩:“憶昔陽明講學堂,震天動地活機藏。龍崗山上一輪月,仰見自知千古光。”並勒石成碑,“足以表海外景仰之意”。抗戰期間蔣介石曾到龍崗陽明祠,並題“知行合一”刻於岩壁。張學良將軍曾被囚禁於此。文革中建築遭到破壞。1983年由縣人民政府修復,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陽明洞、王文成公祠、正殿、元氣亭等建築。
對聯
清坐使人無俗氣;
讀書何計策新功。
佚名題龍崗書院
蓄得奇書且勤讀;
忽逢佳士喜同游。
佚名題龍崗書院
池邊小屋低於艇;
江上青山峭似詩。
佚名題龍崗書院
能令水石常在眼;
任有閒忙不負詩。
佚名題龍崗書院
有威可畏,有儀可象;
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佚名題龍崗書院
居近識遠,處今知古;
研經賞理,敷文奏懷。
佚名題龍崗書院。以上六聯廣西西邕書院均作李彥章題
樓台四望煙雲合;
草木一溪文字香。
佚名題龍崗書院。廣西西邕書院此聯作歐文忠公題
畫橋碧陰,明漪絕底;
綠杉野屋,好風相從。
佚名題龍崗書院。廣東豐湖書院亦有此聯
修邑曾來大理學;
文壇定有飛將軍。
清代李崇畯題龍崗書院
聊開禊席臨流水;
又與風光作主人。
佚名題龍崗書院
句里江山隨指顧;
城南鐘鼓斗清新。
佚名題龍崗書院
書院此開先,合全黔學校如林,仰朔龍岡崇正脈;
賢關全在望,看四壁雲山結彩,舊題鴻筆振斯文。
清代李崇畯題龍崗書院
致良知,士易率由,擴充即經濟事功,詎同性理空談,逖矣前修,命世曠懷前代哲;
微孔道,吾將安仰,實踐在綱常名教,莫使身心旁鶩,慎哉儒術,歧途防誤後來人。
清代司炳煃題龍崗書院
別開小徑連松路;
忽有竹欄出竹間。
佚名題君子亭。廣西西邕書院嵐猗詩屋有聯“別開小徑連松路;忽有竹欄在竹間”
三載棲遲,洞古山深含至樂;
一宵覺悟,文武經緯是全才。
清代羅繞典題王文成公祠
此地雖小洞天,棲遲謫宦,甄陶民物,是為黔學先河,想見樹人如樹柏;
我公有大勳業,勘定寧藩,讋僄思田,猶屬師儒全事,不因專閫作專祠。
佚名題王文成公祠
救世本良知,其功能耀日煕天,方悟謫宦時,龍虎韜鈐先蘊蓄;
薦馨來後學,此地有水光山色,試尋弦誦處,鳶魚活潑亦淵深。
佚名題王文成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