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紅碧玉
龍勝紅碧玉,原稱三江石,主產於廣西桂林地區龍勝縣三門鎮一帶。據地質資料推斷,在距今8—10億年前,在海底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由於海水較深,海底的靜水壓力巨大,使得噴發出的火山物質溶解於深海底部,從而形成富含矽質和鐵質的鐵矽質膠體溶液,在某種條件合適的時候,就與深海底的粘土淤泥共同形成了碧玉質海沉積岩。經受長期的廣泛質變作用,形成了古老碧玉岩,正是這類碧玉岩在漫長的地殼演變中逐漸露出地表,在溝谷中經受千百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沙磨水洗才形成了石質堅硬、色彩艷麗、形狀奇特、種類繁多的紅碧玉觀賞石。其顏色有雞血紅、硃砂紅、大紅、鮮紅、棗紅、紫紅、褐紅及橙紅等。以圖案產出居多,密度2.7—2.95cm3;硬度6.5。塊狀構造,顯晶質—隱晶質結構,斷面呈蠟狀—半脂肪光澤,若拋光後呈亞玻璃光澤至玻璃光澤。龍勝紅碧玉以其石質堅硬,石膚光潤,手感柔順,包漿古樸;艷麗多彩,韻味濃郁,而受到賞石界眾多收藏家們的青睞。龍勝紅碧玉還以它特有的紅色,代表喜慶、吉祥、興旺發達、紅紅火火;代表中華名族的傳統文化精神。
龍勝紅碧玉定名緣由
正式的"定名"理應包含:產地、特徵兩個方面。我們以名詞-形容詞-名詞三個詞,組成一個含義準確的名稱:"龍勝紅碧玉"。這一更為準確而又全面的定位命名,既能充分體現這一優質"石種"和"玉種"的產地及其"玉"之特性,又能符合對一個優質"石種"和"玉種"正式鑒評的科學命名。
桂林市所轄的龍勝各族自治縣(簡稱龍勝縣),距桂林市區1 0 0公里,大地村後山及路邊發現了紅色碧玉岩、紫紅色碧玉化石英岩的原生露頭,後經多次廣泛搜尋,在與之鄰近的多處溝谷、峽谷中觀察到了紅彩卵石的母岩原生露頭——血紅色碧玉岩、紫紅色含鐵碧玉岩以及石英岩、矽質岩、碳矽質板岩和同心球狀矽質疊層藻化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