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葉虎耳草

齒葉虎耳草

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5-22.5厘米,叢生。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齒葉虎耳草葉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高4.5-22.5厘米,叢生。莖通常分枝,被腺柔毛,下部具芽。無基生葉;莖生葉近橢圓形至卵形,長0.5-2厘米,寬0.25-1厘米,邊緣先端通常具3齒牙,稀4-5齒牙(齒端具芒),兩面和邊緣均具糙伏毛(有時具腺頭),下部者漸變小,且多枯凋。單花生於莖頂或枝端,或聚傘花序具2-4花;花梗長0.6-2.1厘米,被捲曲長腺毛;萼片在花期直立或稍開展,卵形,長2.3-4毫米,寬1.4-2.3毫米,先端急尖,腹面上部、背面和邊緣具腺毛,3-8脈於先端匯合;花瓣黃色,倒卵形、橢圓形至闊橢圓形,長4-7.3毫米,寬2.9-5毫米,先端通常鈍圓,基部狹縮成長0.6-1.7毫米之爪,3-10脈,具2-16痂體;雄蕊長3-4.5毫米,花絲鑽形;子房近上位,卵球形至闊卵球形,長1.6-2.2毫米,花柱2,長1.5-1.8毫米。花期7-9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2300-5600米的林下、林緣、灌叢、高山草甸及石隙。[2]

地理分布

分布於四川西部(及寶興、天全)、雲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緬甸北部、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