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式聯軸器

齒式聯軸器

齒式聯軸器是由齒數相同的內齒圈和帶外齒的凸緣半聯軸器等零件組成。外齒分為直齒和鼓形齒兩種齒形,所謂鼓形齒即為將外齒製成球面,球面中心在齒輪軸線上,齒側間隙較一般齒輪大,鼓形齒聯軸器可允許較大的角位移(相對於直齒聯軸器),可改善齒的接觸條件,提高傳遞轉矩的能力,延長使用壽命。齒式聯軸器在工作時,兩軸產生相對位移,內外齒的齒面周期性作軸向相對滑動,必然形成齒面磨損和功率損耗,因此齒式聯軸器需在良好潤滑和密封的狀態下工作。

型式標準

我國制定為機械行業標準的不同型式齒式聯軸器都是鼓形齒式聯軸器,有以下型式:

鼓型齒外齒圈鼓型齒外齒圈

GICL型——寬型基本型(JB/T8854.2-1999)

GIICL型——窄型基本型(JB/T8854.2-1999)

GICLZ型——寬型接中間軸型(JB/T8854.3.1999)

GIICLZ型——窄型接中間軸型(JB/T8854.3-1999)

GCLD型——接電機軸伸型(JB/T8854.1-1999)

WGP型——帶制動盤型 (JB/T7001-93)

WGC型——垂直安裝型 (JB/T7002-93)

WGZ型——帶制動輪型(JB/T7003-93)

WGT型——接中間套型(JB/T7004-93)

TGL型——尼龍內齒圈型(JB/T5514-91)

WGJ型——接中間軸型(JB/T8821-1998)

NGCL型——帶制動輪型(JB/ZQ4644)

NGCLZ型——帶制動輪型(JB/ZQ4186)

WG型——基本型(JB/ZQ4186)

扭轉振動

齒式聯軸器的扭轉振動進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利用傅立葉級數解法,以間隙、阻尼、激振力為參數,對齒式聯軸器連線軸系的扭轉振動進行了非線性分析;則對齒輪聯軸器連線軸系的軸向振動進行了大量的試驗,並定性地說明產生軸向振動的主要原因,指出軸向振動主要是由於不對中和齒面的摩擦力所引起的,當沒有軸向恢復力或推力軸承時將發生較大的軸向竄動。

振動分析是預測聯軸器不對中的技術之一,它能判斷設備狀態的逐漸變化趨勢,但當判斷一台設備是否處於不對中狀態時,需要有以往很多數據及事例做參考,還要區別出是軸承、潤滑油、聯軸器,還是連線固定的問題,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紅外照相技術則能在設備狀態不佳時,將軸承、電機殼體、聯軸器等過熱的部位區分開來,並確定聯軸器的對中誤差,再結合以振動分析等其它預測技術,其效果會更好。

文獻則通過對高速迴轉的汽輪發電機、送風機進行了試驗,對齒式聯軸器引起的彎曲振動進行了簡要的說明;文獻在不平衡量、潤滑條件、間隙、誤差、負荷等不同的參數條件下對齒式聯軸器連線軸系進行了彎曲振動試驗;另外山內和染谷等人對齒面在乾摩擦力作用下對半聯軸器系統的彎曲振動進行了非線性分析,文中指出齒式聯軸器的振動主要與內外齒輪不對中和齒面摩擦有關,在高速迴轉的情況下要特別注意齒面的潤滑。

齒式聯檢修方法

齒式聯軸器的品種有上百種之多,但基本形式就是兩種:

1、內齒和外齒結合式;

2、端面齒結合式。其他形式都是在這兩種基礎上的變形。內齒外齒結合式的齒式離合器傳遞扭矩比較大,設計時考慮到用戶的不同需求,有意設計成在齒兩邊的軸端的長度不一致,以便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安裝方向。所以,並沒有規定哪一端朝哪裡。

安裝時要注意

1、假如是原來的設備上更換,那么一般要和原來的方向一致,假如是新設計製造的設備,那么要在不與周邊其它零件有干涉的前提下,按內、外齒結合面越多越可靠的原則安裝。

齒式聯軸器檢修時一般按以下方法進行

1、檢查聯軸器齒面嚙合情況,其接觸面積沿齒高不小於50%,沿齒寬不小於70%,齒面不得有嚴重點蝕、磨損和裂紋。

2、聯軸器外齒圈全圓跳動不大於0.03mm,端面圓跳動不大於0.02mm。

3、若須拆下齒圈時,必須用專用工具,不可敲打,以免使軸彎曲或損傷。當回裝時,應將齒圈加熱到200℃左右再裝到軸上。 外齒圈與軸的過盈量一般為0.01~0.03mm。

4、回裝中間接筒或其它部件時應按原有標記和數據裝配。

5、用力矩扳手均勻地把螺栓擰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