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自幼天資聰慧,9歲時先入私塾,後至冠縣縣城書院就讀。其祖母有病,為求醫看盡冷眼,於是立志學醫,時23歲。自此,閉門謝客,研讀醫學典籍。3年後學成臨診,30歲時便已很有名望。
事跡
他醫道精深,精脈學,善內科雜症。用藥精奇獨到,常常藥到病除。石頭村李姓婦血崩,危在旦夕。齊診過對其家人說:“吃我的藥3天病除,5天下床。”病人服下兩副“膠芨四物湯”及“石灰散”後失血即止,又服了“當歸補血湯”、“獨參湯”,5天后果然下床如常人。他診病認真,用藥謹慎,一絲不苟。“臨症如臨敵”是他的口頭禪,每逢疑難之症,他總是對照醫學經典反覆推敲,有時秉燭達旦,千方百計尋求良策。實不能確診,他總是虛心向同行請教。為一病人不能確診,曾頂風冒雪行程百餘里赴聊城同一名醫研討。
他重醫德,體恤貧困,有正義感。1905年,縣內瘟疫流行,他出資配置“除瘟化毒湯”、“普濟消毒飲”等藥,在村中以大鍋熬藥湯讓鄉親飲用預防,別的村人死無數,而趙固卻未亡一人。同時,還免費救治外村貧民,並抄錄散發藥方,使周圍村的人得益非淺。由於他醫名遠播,有人將其推薦給曾任民國總統的曹錕。曹錕電召時,他予以拒絕,說:“醫乃濟人之術,決非媚人之具,應常向士農工商,不慕尊榮權貴。”而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抗日人員有病,他聞訊後卻立即前往,常常深夜翻牆越溝冒險去解放區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