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鼴鼠的音樂》中的主角鼴鼠先生看起來好像很面熟,雖然他外形極像一般的老鼠,名字同樣也含有一個“鼠”字,但鼴鼠可不是一般的鼠輩喔!雖然同屬哺乳類動物,但鼴鼠的牙齒與老鼠不同,不屬於嚙齒類動物,而是食蟲目動物。鼴鼠有著圓圓的身體、短而濃密的皮毛、十分可愛的眼睛和耳朵,以及善於挖掘土壤的前肢。書中的鼴鼠先生似乎長期居住在地底下,其實,現實生活中的鼴鼠,大多數的時間也都待在地底下,在地底下的洞穴中生活,地底下的蚯蚓及一些昆蟲的幼蟲,就是鼴鼠們賴以為生的食物。
仔細看看這《鼴鼠的音樂》的最前頁,努力挖掘的鼴鼠先生,像不像每天埋首工作的現代人呢?他只是低著頭,在陰暗潮濕的地底下埋頭苦幹,這樣重複性的工作,多么令人感到乏味,好像世界上其他事物再也與他無關了;晚上則只是看看電視、吃飯,然後就寢入睡。即使這樣的生活已讓人習以為常了,但好像總是少了些什麼。
作者簡介
大衛·麥克費爾是一位多產作家,加上替其他作者繪製完成的繪圖故事,目前他已有超過五十本的童書作品問世。這么豐碩的產量不禁讓人好奇,麥克費爾的腦海里怎么會湧出這么多的故事來呢?一本書從構思到完成又得經過怎樣的創作歷程呢?據麥克費爾自己表示,繪畫與寫作對他來說,代表著兩種軌道不同的創意列車。繪畫時他必須絕對專注,他總是待在工作室里,努力琢磨出眼前作品獨特的精神與氣氛。另一方面,故事則像是他隨時準備捕捉的、行蹤不定的彩蝶。靈感一現身,麥克費爾就必須即刻將它們記錄下來。所以,他身邊總是常常準備著數種規格不一樣的筆記本,摘記大大小小在腦海中一閃即逝的情節。麥克費爾就是這樣一位時時與故事生活在一起的人。他曾說,他可能在咖啡店裡同時想到三個故事,在店裡寫作一段時間後,他可能會移師圖書館繼續工作,在圖書館裡寫寫停停,離開圖書館後在回家之前的這段空隙里,他會在小酒館裡放鬆片刻……然後,當夜幕低垂時,麥克費爾可能已坐在家裡的沙發上完成了他白天的創意。對麥克費爾來說,創作與生活儼然已經和諧地融為一體。他在故事裡投入了各種關懷,也轉化了種種觀察。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他靈感花圃的養分來源。在他的故事裡,我們能看見他如何讓故事綻放出生命旅途中的萬紫千紅。
媒體評論
討人喜歡的性格……可愛的鼴鼠先生將會輕而易舉地贏得讀者的心,而且,它能鼓勵年輕人去期望一個更好的世界。
——美國《科克斯書評》
麥克費爾細緻工整的水彩畫與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得可謂天衣無縫,傳達了一種真實的、易引起共鳴的理念;音樂可以改變世界 ——美國《出版者周刊》
書摘
表現出透明感的紮實技巧
◎ 劉惠媛博物館副館長
居住在地底下的鼴鼠先生仿佛是生活在另一個真實世界的小人物。他在地下的生活通過作者的巧思和圖畫,如同電影情節、也如同連環畫,一幕一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一個模擬想象的地下世界,因為在細節上的精緻寫實,更可以引領讀者進入鼴鼠的擬人故事。例如:縮小尺寸的臥室、起居室、客廳和浴室,畫家通過細膩的描繪,合理化地表現出貼近人類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就連泥土的質感都很清楚。畫家以鉛筆、水彩和針筆勾勒出豐富的層次,針筆尖很細,需要運用許多手法,才能畫出明暗、深淺和表現出陰柔,而重疊堆砌才能產生厚重的實體感。有些物件則以黑筆線條畫輪廓,用淡彩輕輕著色,表現出空間的透明感,圖畫的功力很紮實,技巧相當好。事實上,因為圖畫風格的關係,使得這樣一個浪漫而充滿幻想的故事,通過合理的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
最好的伏筆是這本書里的配角——一棵樹。雖然在文字中並沒有對樹的直接敘述,但是從一開始由一個小松果偶爾的墜落,到發芽生長,日以繼夜地變高長大,這棵樹實際上貫穿了地面上的生活與地下的鼴鼠世界。讀者可以通過地面上的人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生活形態,對照地下可愛鼴鼠的“童話世界”,感受到故事的生動有趣。例如,難聽的小提琴聲不僅嚇跑了小鳥,還足以讓一棵健康的小樹苗生病枯萎。就好像鄰家小朋友初學小提琴一般,惱人的練習聲一定難聽無比。凡事都要經過不斷的努力,反覆的練習才會漸入佳境,比如本書中,鼴鼠能拉出悅耳的聲音之後,小鳥就飛來築巢,小兔子也蹲著聆聽,甚至農夫閒暇時也到這裡來小憩午休,凝聚成了一幅多么和諧美麗的鄉間生活寫照啊!
世界和平是每個人心目中的理想。鼴鼠的奇妙音樂可以化解糾紛,改變歷史,消除戰爭,所以世界才如作者所願那樣,變得更美好了。這本書並沒有說教,它只是用音樂做一個比喻,就深入到了大小讀者的心靈,化解他們的生活煩惱和紛爭,教會他們如何去欣賞和理解藝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