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齒寶螺
鼠齒寶螺(學名:Purpuradusta microdon microdon )是腹足綱寶螺科的軟體動物。貝殼呈卵圓形,螺層內卷。殼口狹長,外唇和內唇有細齒,齒舌紐舌形。外套膜薄、二葉型,活體幾乎完全覆蓋貝殼。螺鏇部至成體時幾乎消失,成體無厴。殼面平滑而富有光澤,殼體淺黃色至粉紅色,有奶油斑塊組成的暗寬橫帶,殼端有紫紅色斑。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暖海區,從潮間帶至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蹤跡。
信息
中文學名:鼠齒寶螺
拉丁學名:Purpuradustamicrodonmicrodon,Cypraeamicrodon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腹足綱
目:中腹足目
科:寶螺科
屬:紫端屬
命名者及時間:Gray1828
英文名稱:Tiny-ToothedCowrie
外形特徵
鼠齒寶螺長6-15mm,貝殼堅固,通常為卵圓形,表面鍍有一層琺瑯質,極光滑並富有光澤,色澤十分圓潤。殼體淺黃色至粉紅色,有奶油斑塊組成的暗寬橫帶,殼端有紫紅色斑,有些殼緣有褐色斑點。體螺層長大,殼口狹長,在殼體背面的中央線上呈縫狀,共長度幾乎等於殼長。兩唇很厚向內卷,唇緣厚,邊緣具齒紋,無厴。成年個體的螺鏇部極小,一般埋於體螺層中,吻和水管都比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發達,一般具有外觸角。生活時外套膜伸展將貝殼包被起來。寶螺的身體可以全部縮入殼內。
分布範圍
分布於紅海,印度洋至太平洋西。
習性環境
生活在熱帶、亞帶淺海中,棲息水深範圍一般約3-20米,潮水退後,多隱入礁石塊的下面、珊瑚礁的空隙間和洞穴內,行動緩慢,怕強光,白天蟄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黃昏時外出覓食,是肉食性的種類。它們用齒舌捕食海綿、有孔蟲、藻類、珊瑚動物和小的甲殼類動物。
生長繁殖
雌雄異體,產卵季節多在3-7月,卵一般產在珊瑚洞穴,空貝殼及陰暗的地方。母螺產卵後並不離開卵群,仍臥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護,直到孵化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