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州

鼎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銑置朗州,天寶元年(724年)改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朗州。屬山南東道,舊領縣二:武陵(今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桃源縣地)、龍陽。

一、宋置。

南朝梁(502—557年)時期,武陵郡治遷臨沅(今常德市武陵區和鼎城區的大部),,並在武陵郡置武州。州郡同治臨沅。

陳太建七年(575年),武州改稱沅州。下轄武陵、南義陽和南平等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後,廢武陵郡改沅州為朗州,朗州轄武陵、龍陽二縣,治武陵(今常德市武陵區和鼎城區)。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又將朗州更名為武陵郡。

唐昭宗時置武貞軍。朗州屬之。

梁開平二年(908年)升武貞軍為永順軍,後唐天成二年(927年)改為武順軍,同光元年(923年)改為武貞軍,後改武平軍,後周廣順三年(953年)升為朗州大督都府。朗州屬之。

956—963年朗州地屬於周行逢政權。

宋乾德二年(964年),軍降團練,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朗州改鼎州。據說是因武陵縣境,在沅澧二水匯合處有鼎水,“昔有神鼎出乎其間”,故改名。

宋政和七年仍於鼎州置常德軍,屬之。

乾道元年(1165年),昇州為常德府。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設鼎澧州鎮撫使,紹興元年置荊湖北路安撫使,治鼎州,領澧、辰、沅、靖州,三十二年(1162年)罷。

宋孝宗(1163—1189年在位)即位之前為普安郡王時,曾在鼎州任常德軍節度使。故鼎州為“孝宗潛藩”。孝宗即位後便將鼎州升格為“常德府”]。八年(1172年)復為鼎州。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常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為總管府。常德路。

明清常德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廢府為常德縣。

二、唐置。

晚唐李茂貞設立的鼎州,治所在美原縣,也僅僅包含美原縣(陝西富平美原鎮)。存在時間是唐哀帝天祐三年(907年)至梁末帝乾化五年(915年),共存在8年。

三、唐置。

武則天時代建立的鼎州,含雲陽、涇陽、醴泉、三原四縣。天授二年(691年)至大足元年(701年)。共存在10年。治所云陽縣(陝西涇陽縣城北十公里處的雲陽鎮)

四、唐置

漢弘農郡。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弘農郡及閿鄉郡,置虢州(治所在盧氏)。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弘農郡,移治所於鴻臚川(河南靈寶虢略鎮)。義寧元年(617年)。同年弘農郡更名鳳林郡,領弘農、閿鄉、湖城3縣,屬豫州。。武德元年,改鳳林為鼎州。(以閿鄉之黃帝鑄鼎原名之),移治閿鄉(河南靈寶胡關)。州由盧氏移治弘農,更名虢郡,廢鼎州。屬河南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