黻黼
fú fǔ
是古代重要的服飾紋樣,是冕服十二章花紋中的兩種紋樣。
黼是左黑而右白的斧形圖案,有割斷之意。
黻也是圖案,半黑半青,取其向背而代表背惡向善之意。
《睢州志·藝文》:“又如袁司馬(袁可立)之起廢讜論,李司農之裕國宏謨,黼黻楓猷,爭光日月,貯列金滕。”
黻黼讀作fú fǔ,是冕服十二章花紋中的兩種紋樣。
黻黼
fú fǔ
是古代重要的服飾紋樣,是冕服十二章花紋中的兩種紋樣。
黼是左黑而右白的斧形圖案,有割斷之意。
黻也是圖案,半黑半青,取其向背而代表背惡向善之意。
《睢州志·藝文》:“又如袁司馬(袁可立)之起廢讜論,李司農之裕國宏謨,黼黻楓猷,爭光日月,貯列金滕。”
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古代衣服邊上有規律的“黑白”“黑青”相間的花紋,多指官服;外觀類似商朝青銅器上的框線紋路。最早出自周制(天子服十二章紋樣)。 ...
基本介紹 引證詳解 典故 示例內容介紹《網路黼黻與比特研究計畫:對中國西南的媒介人類學反思》內容簡介...與之暗合,《易經》說“虎變文炳,豹變文蔚”,古漢語用“黼黻”這個詞描述編織精美的王族之服,也用以形容煥彩的文章。在《網路黼黻與比特研究計畫:對中國...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黼��黻紀 拼音: 解釋: 指錦繡美好的年代。 ...
黻是一個漢字,讀音是fú或fù,意思是指古代禮服上黑與青相間的花紋,也指象縫處縱橫交錯之形;表示與縫衣或刺繡有關。 “黻”在《詩·秦風·終南》有記載:君...
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黼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fǔ,釋義為 古代禮服上繡的斧頭狀花紋:~座(帝王的寶座)。~黻(fū)(a.古代禮服所繡的花紋;b.喻華麗的辭藻)。~藻(指華...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古籍解釋蔣廷黻(1895.12.7-1965.10.9),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外交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邵陽(今邵東)人,1911年赴美求學,獲哥倫比亞大學...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人物著作 人物評價 人物貢獻金毓黻(1887-1962),又名毓紱,號靜庵,齋名靜晤室、千華山館,遼寧遼陽人。金毓黼是20世紀上半葉很有成就的史學家。他的《中國史學史》是中國史學史...
人物生平 主要著作語出:(1).《書·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繡。” 孔 傳:“藻,水草有文者……黼,若斧形。”後以“黼藻”指花紋、雕刻、彩畫之屬。 北齊 劉晝 《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