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腸炎的定義
黴菌性腸炎是由黴菌侵襲腸道黏膜引起的一種潰瘍性偽膜性腸道炎症。黴菌屬真菌範圍,致病性黴菌的種類一般不下20餘種,造成黴菌性腸炎最常見的是一種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它除引起腸炎外,對整個消化道都可侵犯,人們一直聽說的“鵝口瘡”就是白色念珠性口腔炎的俗稱。其他常見的還有念珠性食道炎等。本病一般只限於抵抗力被疾病或藥物消弱的患者,多見於因腫瘤而行放化療的病人,以及長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治療、有糖尿病等消耗性慢性疾病、長期營養不良的人群。由於該菌在正常人群中有健康帶菌或真菌易感者,一旦抵抗力下降或服用抗生素不當,正常人偶爾也會發病,但較為短暫,易於治癒。
黴菌性腸炎的腹瀉特點是
大多發生在套用抗生素治療後,輕者腹瀉水樣,重者水便中可見漂浮脫落的偽膜,甚至瀉下血樣便,每日可達10次以上。本病常繼發於上消化道念珠菌病,可見“鵝口瘡”,侵犯食道時還可見咽痛、吞咽困難、厭食、嘔吐,甚至嘔血。皮膚局部一般也有念珠菌感染、糜爛的徵象。正常人患病有時僅有不明原因的腹瀉,其他症狀缺如或輕微。嚴重的患者念珠菌可擴散全身,引起其他呼吸、中樞神經組織的病變,以至出現敗血症、休克等危急徵候。
中醫認為,黴菌性腸炎多在脾胃氣陰虧虛的基礎上發生,氣虛則推動無力,陰虧則胃腸失於濡潤下降,最終導致腸道氣機運行不暢,濁邪內聚不散,久而蘊成濕熱毒邪,久留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