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驢之技

出自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比喻有的人雖好耍伎倆,但其本事、技能非常有限。

基本信息

黔驢之技

音qián lǘ zhī jì
出處 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
解釋 “黔驢之技”又作“黔驢技窮”,比喻有的人雖好耍伎倆,但其本事、技能非常有限。
原文: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譯文

黔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作了神。於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慎,不了解它是什麼東西。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子將要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像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似的;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度更為隨便,碰擦倚靠、衝撞冒犯它。驢發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