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縣白泥中學

黔西縣白泥中學

貴州省黔西縣白泥中學位於錦星鄉東北角,離黔西縣城15Km,始建於1987年, 2002年貴州省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項目學校”在這裡實施,校園面積增加到14440平方米,校舍面積達2375 平方米,是本縣最好的‘建築物’。包含水泥球場3個,桌球台8張,羽毛球場1個,排球場1個,250m環行跑道1個,半足球場1個,綠化草坪1000m2,花池33個,校門、圍牆、旗台完全具備。校舍設施中,普通教室18間,功能室6個,行政辦公室4個。2006年國家“寄宿制”項目的實施,校園面積增加到21100 m 2,新增食堂1棟、男女生宿舍各1棟共1778.86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師47人,本科學歷8人,其餘39人均為專科學歷;現有學生827人。硬體設施雖然配備完善,但圖書館圖書十分缺乏,尤其是課外讀物。

基本信息

學校介紹

白泥中學位於錦星鄉東北角,離黔西縣城15Km,始建於1987年, 2002年貴州省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項目學校”在這裡實施,校園面積增加到14440平方米,校舍面積達2375 平方米,是本縣最好的‘建築物’。包含水泥球場3個,桌球台8張,羽毛球場1個,排球場1個,250m環行跑道1個,半足球場1個,綠化草坪1000m2,花池33個,校門、圍牆、旗台完全具備。校舍設施中,普通教室18間,功能室6個,行政辦公室4個。2006年國家“寄宿制”項目的實施,校園面積增加到21100 m 2,新增食堂1棟、男女生宿舍各1棟共1778.86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工53人,本科學歷23人,其餘30人均為專科學歷;現有學生997人。為促進我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深化素質教育,實現標準化學校發展目標,就我校標準化學校建設制定如下規劃。.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建特色學校。

總體目標

緊緊圍繞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創建特色學校的發展目標,基本形成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為基礎的,具有良好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學校素質教育體系;建立和完善以骨幹特色教師培養為牽動的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隊伍建設的運行模式,建立學習型組織。建設良好的、美化綠化的校園文化環境。

德育建設規劃.

德育目標:一是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路,進一步拓展德育空間。讓家長走進學校——了解教育;讓孩子走進社區——宣傳教育;讓學校深入社區——展示教育。辦好家長學校,利用學校網路及“家校通”加強溝通,定期對家長進行家教輔導。從而形成社會各方面抓共管的良性育人氛圍。二是德育隊伍專業化。加強班主任隊伍專業培養,進一步提升班主任的人文素養和工作的藝術性。三是德育評價科學化。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教師績效考核,注重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四是德育資源最最佳化。充分利用小公民道德基地和共建單位等社會資源,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校內和社區德育陣地等德育基地網路。.

1、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首先要抓好三支隊伍。一是中層隊伍:學校建立由校長書記任組長,工會、行政、團支部、年級組、學科組組成的德育領導小組承擔,在學校德育實踐活動中發揮引領、示範、輻射作用。二是教師隊伍:有年級組長、班主任為骨幹,科任老師協作的全員育人隊伍。三是小幹部隊伍:學生德育教育由大隊部按照學校每個時期的中心教育內容,開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題教育活動。其次要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做到德育工作有計畫,有總結,各項工作有紀實,活動有成效。.

2、以學校為主陣地,通過課堂主渠道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教師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諸方面滲透德育教育來最佳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各學科要上好學科滲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課,認真上好思想品德、晨會、班隊活動課。要深入開展生命教育,加強德育學科滲透。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廣泛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經常性開展德育實踐活動。重視並加強學生德育考評,把德育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通過優秀班級和優秀學生的評選活動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做好開放教學活動。開放教學是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的新形式。每學期學校的開放日活動要邀請社會人士、家長參與,通過開放日,進一步溝通情況,交流家教經驗和體會,促進家長與家長間、家長與教師間的情感交流,進一步聽取家長對學校、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的意見。.

3、建立學校德育活動基地。將學校德育教育深入到社區,按要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會救助、服務及志願者活動,鼓勵並組織好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生產勞動,廣泛建立長期穩定的社區服務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空間和場所。加強對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努力營造良好的社區育人環境。充分發揮各界人士、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校區共建活動。大力開展學雷鋒互助、環保等活動,形成齊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4、健全家校聯繫制度。繼續按規範化要求辦好家長學校。做到目標明確,計畫落實,規範嚴格、內容針對性、實用性強,並且認真做好資料蒐集、積累工作。特別要重視做好與後進生家長的經常性聯繫,加強對教師家訪工作的組織管理,把家訪工作納入對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每學期要開好一次家長座談會,使家長能比較深入地了解學校、了解子女在校的學習情況。做好開放教學活動。開放教學,是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的又一形式。每學期學校的開放日活動要邀請社會人士、家長參與,通過開放日,進一步溝通情況,交流家教經驗和體會,促進家長與家長間、家長與教師間的情感交流,進一步聽取家長對學校、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的意見。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健全家校聯繫網路。實現對學生教育的全程監護與管理。建立班主任定期家訪制度,保證每位班主任教師每學年對每個學生的家訪不少於一次。及時做好特殊學生群體的強化教育。.

5、切實開展好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充分利用升旗活動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做到每次都有升旗講話,並做好記錄備案。實現專人負責每天升、降國旗。.

教育教學建設規劃.

.以學生和教師發展為本,創新校本教研,深化小班化教育,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落實課程計畫,深化課程改革。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要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課程計畫,開齊開足每一門課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最佳化教育思想,最佳化教學目標,最佳化教學方法,最佳化教學結構,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育人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上好每一節課,以多種形式激發課堂教學的生機和活力,以人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真理探究過程及其發現規律,努力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2、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

借鑑“四課”的先進經驗,開展課堂教學研討觀摩評比活動,通過聽、學、看、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與質量。.

3、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校本課程。校本課和綜合實踐課的目的在於豐富學生感性學習經驗,提高觀察、分析、動手能力,努力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通過積極組織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精神和創造能力,要將活動課和綜合實踐課列入課表。保證時間上落實,內容上落實,場地上落實,師資上落實。在管理上,既要重視校本課和綜合實踐課的督察評價,又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展示評價。用成果匯報、作品展覽,競技競賽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展示效果的機會,通過評優活動鞏固發展教育效果。.

(二)以課題立項為依託,小課題研究並重,走上科研興校之路.

1.做好已立項課題的實驗工作。在努力將現有課題順利結題的同時,將依據課題管理制度,加強課題管理力度,切實指導教師做好課題研究的相關工作。.

2.將“十一五”重點課題成果推廣運用於教育教學中。即使課題已經結題,也並不代表我們的研究到此終止,如何將研究成果運用於教育教學中,還將是我們今後的研究內容。.

3.開展小課題研究工作。行動研究、案例研究,最適合教師,也最能直接解決我們教育教學中存在著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因此,我們將開展小課題研究,引導教師將教學中存在的那些小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真正開展好校本教研活動,走科研興校之路。.

注意開發和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方法,合理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自主開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隨著學校遠程教育的投入使用,為教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與成長平台,教師的備課、教研等活動有了好的借鑑和學習這源。在鼓勵教師充分利用與借鑑的同時,更要求運用到實踐的課堂教學之中。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質疑、發現、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究過程,最後學會學習;並使學生在積極的心理體驗中,增強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及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

硬體設施的規劃建設。

.

1、我校重點任務是逐步完成學校硬體建設,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保證學校健康穩定的發展。通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已發展成為寄宿制學校。2006年以來,隨著學校“亮麗工程”的竣工,逐步實現了操場硬覆蓋、購置體育教學器材與健身器材、圖書、印表機、教師桌椅、路燈等。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用房和設施齊備。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學已形成一定的體系和特色,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實力雄厚,教科研引領教育教學。是我校搶抓機遇,提升辦學水平,樹立辦學品牌,實現農村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要通過工作創新,科研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來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主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2、學校的占地面積,教室、實驗室等輔助配套設施已具規模,基本滿足目前教育的需求。有計畫地逐步完善教學設施,立足現實升級提高。五年內爭取修建新綜合樓,新建警衛室,增設心理健康室,上塑膠跑道,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實現班班多媒體,教師人手一台電腦,添置體育運動器材,增添音樂、美術教學設備,全面實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學生微機房的檔次,完善學校教育網路平台及軟體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學圖書館的建設。建設一支適應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師資隊伍,大力推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手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