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椒2號

黔椒2號2.25 2791.2 2931.0

簡介

概述

黔椒2號是以伏地尖與赤水早椒的雜交後代經單株自交篩選出的高代自交系Y20為母本、優良自交系87-2-1為父本配製而成的早熟型一代雜種,每667㎡ 前期產量1486.5 kg左右,惡總產量2500~3000 kg;果實牛角形,色綠,味辣,品質優,商品性好。已在貴州羅甸、望謨 等早熟蔬菜生產基地推廣種植。

關鍵字

辣椒 黔椒2號 一代雜種

選育

1、選育經過

母本y20是以伏地尖與赤水早椒的雜交後代經單株自交篩選出的高代自交系,其特點是:熟性早、坐果率高、辣味濃、果實羊角形、株型緊湊、抗逆性強,配合力強;父本87-2-1是1996年從湖南引進的衛星87-2甜椒新品系,經4代自交定向選擇的優良自交系。其特點是:果大、肉厚、質佳、高產、抗病、果實燈籠形、果色深綠色,單果平均重約200g以上,最大果重可達400g。1999年配製組合,2000年參加組合鑑定,2001-2002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3-2004年參加省區域試驗,2004-2005年進行生產試驗,並在全省各地進行了試種及生產示範。

2、選育結果

黔椒2號

熟性

熟性

黔椒2號在2年的品比試驗、2年的區域試驗和2年的生產試驗中,熟性與對照湘研11號相當,從定植至始收62天,為早熟品種。早期產量(前四台果)較對照高14%。
表1、黔椒2號與湘研11號貴陽地區物候記載表

品 種 播種期
(月.日)
定植期
(月.日)
始收期
(月.日)
末收期
(月.日)
全生育期
(天)
早期產量
(㎏/667㎡)
湘研11號
黔椒2號
2.25
2.25
4.18
4.18
6.30
6.20
8.11
7.31
164
153
1278.5
1486.5
豐產性

品比試驗 2001—2002年,在貴陽進行了新組合品比試驗,露地地膜覆蓋栽培,設3次重複,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3㎡,對照品種為湘研11號,兩年品比試驗結果經方差分析表明,黔椒2號2年平均單產為3157.05㎏/667㎡,比對照增產9.97%,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作者簡介:胡明文(1969一),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
表2、黔椒2號品比試驗產量結果

產量 差異顯著性
年度 品種名稱 ㎏/667㎡ 比CK±% 5% 1%
2001年 黔椒2號 3190.9 9.3 a A
湘研11號(CK) 2894.1 — b B
2002年 黔椒2號 3123.2 10.6 a A
湘研11號(CK) 2791.2 — b B
平均 黔椒2號 3157.05 9.97
湘研11號(CK) 2842.65 —

試驗

區域試驗

2003—2004年,黔椒2號參加了省區域試驗,試驗點在遵義、興義、貴陽等縣(市),綜合2年區試情況來看,貴陽點黔椒2號比對照湘研11號高10.3%,遵義點比對照高11.9%。興義點產量與對照相當。兩年三點平均單產黔椒2號達3046.2㎏/667㎡, 比對照增產7.4%。 
表3、黔椒2號區域試驗產量結果

年度 品種 3點平均產量(㎏/667㎡) 比CK±%
2003年 黔椒2號 3123.2 10.6
湘研11號(CK) 2792.1 —
2004年 黔椒2號 2969.2 3.8
湘研11號(CK) 2856.4 —
平均 黔椒2號 3046.2 7.4
湘研11號(CK) 2824.3 —
生產試驗

2004—2005年,課題組在貴陽、遵義、興義進行了黔椒2號生產試驗,採用露地地膜覆蓋春季早熟栽培方式,田間管理措施按當地同類作物種植水平和時間進行。兩年試驗結果表明,黔椒2號產量比湘研11號略高,兩年三點平均單產黔椒2號達2967.2㎏/667㎡。 
表4、 黔椒2號生產試驗產量結果

年度 品種 3點平均產量(㎏/667㎡) 比CK±%
2004年 黔椒2號 2997.5 0.5
湘研11號(CK) 2982.5 —
2005年 黔椒2號 2936.9 0.2
湘研11號(CK) 2931.0 —
平均 黔椒2號 2967.2 0.35
湘研11號(CK) 2956.8 —

品質對貴陽點種植的黔椒2號及部分新組合進行了品質分析,經貴州大學農學院生化所檢測,黔椒2號蛋白質含量4.18%,乾物質29%,VC218mg/100g。對照湘研11號蛋白質含量1.41%,乾物質10%VC330mg/100g。黔椒2號蛋白質比對照高2.77%,乾物質比對照高19%,VC比對照低112 mg/100g。

其他相關知識

品種特徵特性

黔椒2號株高48㎝,開展度55㎝×45㎝,株型緊湊,利於密植,葉片中等,果型牛角形,葉色深綠,青果綠色,始花節位9~10節,早熟。果長11~15㎝,橫徑2.5~4㎝,肉厚0.28~0.35㎝,鮮椒蛋白質含量4.18%,乾物質29%,VC218mg/100g。平均單果重25~35g,果面光滑,辣味濃,抗逆性強。從定植至始收約60天,平均單產2500~3000㎏/667㎡。

栽培技術要點

宜做早熟栽培,採用大棚、拱棚、地膜等設施栽培,經濟效益更佳。
貴州暖熱地區10月中旬播種,1月中旬定植;溫熱地區11月中旬播種2月中旬定植,溫和地區12月下旬播種,3月中旬定植,冷涼地區2月中旬播種4月中旬定植,每667㎡定植3300穴左右,每穴雙株,參考株行距35㎝×50㎝。針對早熟和掛果多的特點,要適當提早播種,適當密植,可增加早期產量。要增施基肥,勤於追肥,早施追肥。

參考文獻:

[1]王得元,李穎,王恆明.辣椒主要經濟性狀遺傳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01(11):28—30.
[2] 張寶璽王立浩毛勝利,等.我國辣椒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05(10/11):4—
[3]常紹東,黃貞,黃邦海,等.早熟辣椒新品種辣優2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O02(1):20—2
[4]史思茹 呂中華 ,等.雜優辣椒新品系9760的選育[J]. 西南園藝2005(5):75-76
[5]滕有德.辣椒新品種川辣2號的選育[J]辣椒雜誌,2005(1):12-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