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龍神廟始建於元朝代至正十四年(1355年)距今已有641年的歷史。據縣誌記述:“龍王廟各地多有之,惟黑龍潭之廟最為著”。它依山傍水,巍峨宏偉,從遠處眺望,紅牆黃瓦的殿宇映襯在蒼松
翠柏之中,恰似海市蜃樓。廟宇正中是緊靠山崖的三合院,坐北朝南,殿內雕樑畫棟,山水花鳥,人物彩繪,龍神廟、龍神奶端坐正中,神態祥和,雷公電母等14尊神像分列兩側,生動形象。院內古柏參天,郁郁青青,給人以幽靜神秘之感,廟前水闊潭深,遊船飄蕩。龍神廟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求神祈雨的聖地,求雨靈驗,房山縣,涿州縣誌均有記述,並傳至朝廷,清代庚戍年仲夏,雍正皇帝感其降雨解災,親題“甘澤普應”賜匾褒揚,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朝廷撥專款重修廟宇,並御筆題聯:“御四海,濟蒼生,功能配社,駕六龍,享庶物,德可參天”。此後,龍神廟香火愈旺,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方圓百里數百村的百姓進香朝拜,人山人海,鼓樂震天,香菸瀰漫。廟會期間,民間藝術,紛紛登台演出,花會、小吃、小商、小販一眼望去不見盡頭。當初廟對面有個大戲樓,是各藝術團體獻藝演出的舞台,文革期間毀之。
基本村情
村址地處大石河南岸,緊傍大石河,海拔156米。現有人口235戶、611人。耕地190.2畝,種植玉米、小麥,果品有柿子、核桃、花椒。有豐富的水資源,2001 年在黑龍潭建立養殖基地,以養殖鱘魚為主,兼有虹鱒魚、金鱒魚等。養蜂歷史悠久,現有蜜蜂400餘箱。
2018年3月,黑龍關村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