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鎮原名龍王廟屯。清末,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開荒建屯時,因屯西有一座龍王廟而得名。中華民國成立後,1923年12月,設定明水設治局後,隸屬東鄉管轄,1929年改為明水縣第二區。東北淪陷後,初為第三保,1938年設立興仁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改為第三區。1949年改稱興仁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興仁鄉。1958年9月,由7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成立興仁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開,改為興仁鄉。1985年3月,撤鄉設鎮,改為興仁鎮。
興仁鎮轄區地處丘陵地帶,撇拉河從東部流過,土壤肥沃。興仁鎮總面積112.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萬畝,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甜菜、馬鈴薯等。興仁鎮鎮辦工業有米麵加工廠、制磚廠、制酒廠、被服廠、農機修配廠等。興仁鎮共轄興仁、宏勝、興龍、石興、興全、民政、興發、石仁、興勝、石豐、興國、興力、石富等13個村。1992年末興仁鎮總人口1.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0人。少數民族有滿、蒙古和達斡爾族。興仁鎮鎮政府駐於興仁鎮內。
傳說
關於興仁鎮龍王廟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如果大旱的年頭,大家都用自己家的盆盛滿水向龍王廟龍的身體上潑水的話,神龍就可以顯靈,今年就會風調雨順是個豐收的好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