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三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黑龍江三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lasioca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烏拉苔草(Carex spiculosa)、小葉章(Deyeuxia

黑龍江三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始建於1986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
試驗站位於黑龍江省同江市境內, 1992年成為中國生態研究網路(CERN)的基本站,目前在我國已有的台站中,是唯一從事沼澤濕地生態及濕地農田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監測與研究的野外台站。
三江平原是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而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國最大的沼澤濕地集中區,年平氣溫1.9℃,年降雨量600mm左右,屬溫帶在陸性季風氣候,年無霜期125天左右,為季節性凍土區,凍融期從11月初至次年的6月中旬,凍深1.6-1.8m。試驗場內分布有多種類型的草本沼澤和沼澤化草甸,主要植被有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烏拉苔草(Carex meyeriana)及狹葉甜茅(Glyceria spiculosa)、小葉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等,在丘狀高地上有少量的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樺(Betulla platyphylla)等次生林,土壤類型主要有草甸沼澤土、腐殖質沼澤土和潛育白漿土、草甸白漿土等。試驗站經過多年來所、站廣大科研人員的辛勤勞動及國家和院生態網路的大力投入和建設,三江站在基礎設施建設、儀器裝備、人才培養、資料庫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進展。
試驗站目前擁有土地所有權占地100hm2試驗場,其中包括氣象觀測場、濕地農田綜合試驗場(水田和旱田)、作物需水耗水及養分循環試驗場、農田小氣候觀測場、沼澤濕地小氣候觀測場、沼澤濕地蒸發試驗場、沼澤濕地植物觀測樣地及沼澤濕地徑流觀測及土壤水分梯度觀測等野外觀測設施。試驗站還擁有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自動氣象觀測系統等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
試驗站長期堅持“開放-競爭-聯合-流動”機制,試驗站已成為濕地領域研究、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的重要野外基地,近5年來每年所內、外來站長期工作的研究人員(包括研究生)達50~70餘人次,項目總經費3千多萬元,為40多項國家和部門重大項目提供觀測、試驗研究與數據平台支撐。
先後有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南京土壤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資源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和大學的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依託試驗站從事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沼澤濕地及墾殖後農田地-氣間碳交換、濕地淨化功能等研究,5年項目總經費483萬元。 
來自美國DUKE大學濕地中心、美國奧克蘭大學、德國馬普學會化學研究所、澳大利亞CEIRO水土中心、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地理系、俄羅斯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學、瑞典農業大學等國外學者30多人次到站開展學術交流,試驗站工作人員有11人次前住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德國馬普學會化學研究所、澳大利亞CSIRO水與土地研究中心、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荷蘭Utrecht大學等進行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合作項目有“沼澤濕地生態水文模型研究”等2項,每年所內外來站工作的研究與交流人員(包括研究生)達20~30餘人/次,充分發揮了試驗站的科學研究平台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