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資源
黑龍寺山林是俗稱“黑龍背”山,實際是天鎮第二峰溜冰台主峰北麓。清末民國初,天然樺林長滿一至六溝,由於是自然官林,多次被周圍民眾砍伐,僅民國年間就有兩次。但樺林一次又一次地再生,有白樺、紅樺、山楊、山柳、山杏、小葉楊、青楊、山榆等。植被灌木有胡枝子、虎榛子、山刺玫、紫丁香、黃刺玫、玫瑰、桃叢等30多種,以及高山草甸的羊草等。還有菌類植物松蘑菇、樺蘑菇、草蘑菇、巨型馬勃(大的有臉盆大小)、茯苓、茯神、豬苓。整個山背林木森森,灌草相織如毯。遠遠望去,墨綠起伏,如同一條黑龍,所以俗稱“黑龍背”。
管理維護
民國29年(1940年)前後,偽天鎮縣政府栽雲杉100餘畝。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有護林員1人,看管此山林。1960年正式成立國營黑龍寺林場,管護再生樺林,又開始人工栽育小葉楊,在山場植落葉松、油松等,黑龍寺山林得到更好的管護更新,有林面積上升到36000餘畝。
動物資源
林草之間,有飛禽走獸20多種,黑翅鷹、山燕、喜鵲、紅嘴鴉、麻雀、大灰雀、黃雀、雉、雉雞、半雉、蜥蜴、蛇、獾子、黃鼬、貓頭鷹、花背鼠、狍子、鼢鼠、山狸、啄木鳥、原鴿、鷓鴣、兔等。夏秋之季上山,花香鳥語,溪水潺潺,更兼林綠草密,空氣清新,十分宜人。
黑龍寺
林內有黑龍寺遺址一處,其不遠處半山腰有“龍眼泉”二個,相距不遠,再旱不涸,再澇不溢,寺廟和尚、上山放牧牲畜再飲不竭,人們說是黑龍的“龍眼”。六條溝,溝溝有清溪滲流。
“黑龍背”有黑龍寺,寺中的黑龍王在解放前以祈雨“靈驗”而聞名全縣,其品位高於其它廟的龍王,也就是出府時,這裡的黑龍王爺用八人抬的大轎,而其它廟只用四人或二人抬轎。民國18年(1929年)大旱,縣城東門外28村民聯合祈雨,用八抬大轎出府,在大橋、鮑家屯村匯集,進縣城,縣官赤腳過“河”迎入城中,祭祀。中午28村祈雨者在縣城居民家吃派飯後出城,沿村祭祀,直至再回黑龍寺。據說城東得偏降雨。
黑龍寺“文化大革命”期間拆毀。遺址仍有部分磚瓦,一隻碾磙。“黑龍雙泉”在遺址東半坡上。林木蔭蔽,清澈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