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宮自然保護區

黑龍宮自然保護區1982年建立,總面積36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中國林蛙及其生境。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尚志市黑龍宮鄉。

自然環境

保護區為低山盆地沼澤,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泡沼。氣候年均溫2~2.2℃,無霜期120~125天,年降水量700~750毫米。

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物主要為天然次生闊葉林。海拔500米以上以楊、樺為主,間有榆、水曲柳、核桃楸、椴樹等,下木以白丁香、胡榛子珍珠梅、繡線菊為主。500米以下屬薪炭林帶。藥用植物有刺五加、細辛、百合等。國家保護植物三級有水曲柳、核桃楸、黃檗、刺五加等。

(一)細辛:

馬蔸鈴科植物,別名菸袋鍋花、細參。多年生草本,高12~35厘米,莖端生2~3葉,呈心形至腎狀心形,柄長約15厘米。單花頂生,花被筒壺形,紫褐色。蒴果肉質,半球形。花期5月,果期6月。藥材為帶根全草。具有祛風散賽、開竊止痛、行水功能。主治風寒頭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二)百合:

百合科植物,別名捲簾花、虎皮百合。多年生草本。高80~150 厘米,葉無柄,上部葉腋具有珠芽。花序總狀,花橘紅色,下垂,花梗長6.5~8.5 厘米,花被反卷,內有紫黑色斑點。花期7~8月,果期8~10月。藥材為鱗莖上的鱗片。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功能。主治肺癆久咳、虛煩驚悸、神志恍惚。

動物資源

保護區獸類有黑熊、野豬、狍子、狗獾等;鳥類有斑啄木鳥、伯勞、貓頭鷹、四聲杜鵑等;兩棲類有中國林蛙、雨蛙等。國家保護動物有水獺等。

中國林蛙是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又名哈士蟆,是兩棲類蛙科動物。哈士蟆是林蛙去除內臟後的乾燥全體。其雌體的乾燥卵管稱哈乾蟆油,是一種珍的中藥材。主要分布長江以北地區,以東北為最多,棲息於森林、林緣、林間草甸、水田、河邊草甸。棲息地隨季節而明顯不同,可分以下四個時期:

(1)繁殖期,4月初到5月初,經出河、交配、產卵到生殖後休眠幾個階段,一般在水深20~30厘米的靜水水域中產卵;

(2)上山期,成蛙經15天陸地生殖休眠後,於5月初至5月中旬從山下向山上遷移;

(3)森林生活期:從5月中旬至8月末,選陰濕坡潮濕植物叢中棲息,該期為攝食盛期;

(4)冬眠期,從九月初到翌年3月中下旬,當氣溫下降到10℃左右時陸續入河冬眠,可分入河期、散居冬眠、群居冬眠。

林蛙以捕食鞘翅目昆蟲為主,對森林昆蟲數量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同時也是森林動物如水獺、貂、黃鼬的食物,是森林生態系統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環。

蛤士蟆含蛙醇和豐富的三磷酸腺苷(ATP),有治療小兒肌瘡臍傷、止痛等功效。哈士蟆油含蛋白質、脂肪、糖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補腎益精、潤肺養陰的功效。林蛙是經濟價值很高的藥、食兼用的動物資源。但是,近年由於毀林、污染、濫捕等因素,資源面臨枯竭滅絕的危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