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1-3米;莖皮灰褐色;枝條上部常呈扁壓狀,紫紅色;小枝綠色;全株均無毛。葉片革質,卵形、闊卵形或菱狀卵形,長3-7厘米,寬1.8-3.5厘米,兩端鈍或急尖,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綠色,乾後變黑色,具有小斑點;側脈每邊3-5條;葉柄長3-4毫米;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小,單生或2-4朵簇生於葉腋內,雌花位於小枝上部,雄花則位於小枝的下部,有時生於不同的小枝上;雄花:花梗長2-3毫米;花萼陀螺狀,長約2毫米,厚,頂端6齒裂;雄蕊3,合生呈柱狀;雌花: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鍾狀,6淺裂,直徑約4毫米,萼片近相等,頂端近截形,中間有突尖,結果時約增大1倍,上部輻射張開呈盤狀;子房卵狀,花柱3,頂端2裂,裂片外彎。蒴果圓球狀,直徑6-7毫米,有宿存的花萼。花期4-9月,果期5-12月
Breynia fruticosa (L.) Hook. f.
別名:黑面葉,鍾馗草,狗腳刺,鬼畫符,青凡木、鐵甲將軍、夜蘭茶、鍋蓋仔、四眼草、烏漆臼、青漆、山樹蘭,狗腳利(《生草藥性備要》),蚊驚樹(《嶺南雜記》),夜蘭(《粵語》),山夜蘭(《本草求原》),田中逵(《嶺南採藥錄》),老鴉寫字,廟公仔(《廣東中藥》Ⅱ),
大戟科(Euphorbiaceae)
一般特性:禿淨灌木,高約1-2米。
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4厘米,兩端均鈍,。上面深綠色,禿淨,背麵粉綠。
花:花2-4朵生於每一葉腋內,雄花生於下部花束上,柄長約2-3毫米,萼長約2毫米,雌花生於全部花束上,萼基部陀螺形,邊擴張,直徑約4毫米,結果時擴大一倍,花期:4-9月。
果:核果徑約6毫米。
生長環境
散生於山坡、平地曠野灌木叢中或林緣。
分布範圍
產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 、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馬來西亞至中國南部。越南也有。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
枝、葉和莖皮均含鞣質,莖皮中含量為12.02%。葉含酚類與三萜。種子含脂肪油。
根、葉供藥用,可治腸胃炎、咽喉腫痛、風濕骨痛、濕疹、高血脂病等;全株煲水外洗可治瘡癤、皮炎等。
藥物介紹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黑面神屬植物黑面神Breynia fruacosa(IArm.)Hook.£的乾燥嫩枝葉。全年可採收,割取嫩枝葉,曬乾。分布於我省各地及海南、廣西、雲南、福建、浙江、貴州等省區。
藥材性狀
枝常呈紫紅色,小枝灰綠色,無毛。葉互生,單葉,具短柄;葉片革質,卵形或寬卵形,長3—6厘米,寬2—3.5厘米,端鈍或急尖,全緣,上面有蟲蝕斑紋,下面灰白色,具細點,托葉三角狀披針形。枝及葉乾後變為黑色。氣微,味淡微澀。
性味與歸經
微苦,涼;有小毒。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祛濕,活血解毒。用於腹痛吐瀉,濕疹,纏腰火丹,皮炎,漆瘡,風濕痹痛,產後乳汁不通,陰癢。現代有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漆過敏,濕疹,刀傷出血,陰道炎等。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1:1200黑面神流浸膏稀釋液在試管內對放黃色葡萄球菌締眺桿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均有很強的抑菌作用,可能與其所含蹂質有關。
2.抗病毒作用黑面神全草提取物(100~500微克/毫升)對鼠RNA病毒逆轉錄酶和人D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其Ic,。分別為2.0微克/毫升和5.0微克/毫升。青凡木(黑面神)對腺病毒、水皰性口炎病毒顯示較低的GPIE,表明有強的抗病毒活血,但其細胞毒性大,ST耋1。
3.毒理小鼠腹腔注射5%黑面神注射液(去鞣質)每隻0.4毫升,觀察2星期無死亡。家兔靜脈注射40毫升後,再每日注射4次,每次20毫升,連續10 日未見異常。15 日後解剖檢查,各臟器無任何改變。
功能用途
分類: 醫藥
【傣藥】帕彎頓(西傣):全株用於婦女產後體虛,癤瘡《版納傣藥》。帕婉藤:用於體弱消瘦《傣藥志》。葉、根用於婦女產後體虛,急性腸胃炎,痢疾,腹痛泄瀉,濕疹,皰癤《滇藥錄》。根用於婦女產後體虛;鮮葉治瘡癤《滇省志》、《民族藥志二》。帕彎鈍:根、葉用於婦女產後體虛,癤瘡《傣藥錄》。帕婉藤:治癆傷《傣醫藥》。【拉祜藥】依習呢:葉、根用於急性胃腸炎,痢疾,感冒發燒,腹痛泄瀉,咽喉炎,扁桃體炎,外傷出血,瘡瘍濕疹《滇藥錄》。衣徐你:根治療急性腸胃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尿路結石,產後子宮收縮疼痛,風濕性關節炎;葉用於燒燙傷,濕疹,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陰道炎《滇省志》。【佤藥】阿蘿砍:根、葉治療老鼠咬傷,各種外傷出血《滇藥錄》。【仫佬藥】美參:根治療腮腺炎,扁桃體炎,關節痛;葉外治跌打腫痛,外傷出血;全株治阿米巴痢疾,感冒,腹瀉,水煎洗治濕疹,瘡疥痕癢《桂藥編》。美參:根主治腮腺炎、扁桃體炎、關節炎《民族藥志二》。【壯藥】美必寧,么杯罵鵝,踏寧,肥必寧,大傲:葉主治跌打腫痛,外傷出血;葉或全株主治阿米巴痢疾,感冒,腹瀉,瘡疥,皮膚過敏《桂藥編》、《民族藥志二》。【黎藥】曬白英,奴滔禿:葉主治骨折,刀傷出血,腎炎水腫,結膜炎,白內障,脫肛,毒蛇咬傷《民族藥志二》。【基諾藥】帕黑帕特:根治婦女血崩,胃腸炎,痢疾,腹痛泄瀉[3]。帕哩帕特:全株治腎炎,尿道炎,血崩;根治急性胃腸炎,扁桃體炎,氣管炎,風濕關節炎《基諾藥》。
日常價值
大戟科有多種經濟植物,最重要的為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Willd. ex A. Juss.) Muell. Arg.,為主要產橡膠的植物,世界熱帶地區約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種;我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和雲南南部也較大規模種植。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 和木油桐 V. montana Lour.產桐油,為最好的幹性油。烏桕Sapium sebiferum: Linn.) Roxb.產蠟和油,為蠟燭和肥皂的原料。蓖麻Ricinus communis Linn.種子產蓖麻油,供藥用,其葉可飼養蓖麻?稀4摯凡馦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 Muell. Arg.的樹皮富含單寧,可作染料。巴豆Croton tiglium Linn.為著名瀉藥,又可作殺蟲劑,也產單寧。余甘子Phyllantbus emblica Linn.的果富含高量維生素C,供食用,乾葉可作枕心填料。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的塊根含豐富的澱粉,是人類的重要食物之一;葉可餵蠶。巴豆屬和大戟屬中有多種植物產樹脂。變葉木屬Codiaeum A. Juss.葉下珠屬Phyllanthus Linn.,麻風樹屬Jatropha Linn.及大戟屬等多種植物,廣為栽培供觀賞。在熱帶地區,有刺的大戟屬植物常栽作綠籬。產於非洲南部的大戟科植物好望角毒漆Hyaenanche capensis Pers.,是已知有毒植物中含毒性最強的一種。毛果算盤子Glochidion eriocarpus Champ. ex Benth.,葉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 和雞骨香 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等大多數種類均能作中草藥,但多數有毒,宜慎用。
廣州近郊山野常見,葉生時暗綠色,乾後變成黑色,故有黑面神之名。《嶺南採藥錄》載:味甘,性寒,散瘡消毒,洗爛肉,治漆瘡,其葉,人遇毒食之,則覺香甜,解牛病熱毒,其根浸良酒,凡乳管不痛而乳少,搗爛其葉,和酒糟蜜糖服之。
根葉
(黑面葉):微苦,涼。有小毒。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癢。 根:用於急性吐瀉,咳嗽,砂淋,產後子宮收縮痛,風濕關節痛。 葉:外用於燒、燙傷,濕疹,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陰道炎。
毒性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枝葉有毒。曾報導4例患者服30-100g鮮品(煎劑)後引起中毒性肝炎,表現為頭暈、頭痛、上腹不適、頻繁嘔吐、胃納減退、黃疽、甚至深度昏迷,肝腫大、壓痛,肝功能檢查明顯損傷;1例小孩因肝昏迷而死亡。
性味:味苦,性涼。入水、土塔。
功效:解熱散毒,行淤,消腫,止癢。
主治:產後體弱多病,雙目顏面浮腫;高熱不退;疔瘡癰癤膿腫。
黑面神屬
*——Breynia J. R. et G. Forst. nom. cons.
J. R. et G. Fcrst. Charact. Gen. 145, tab. 73. 1776; Benth. et Hook. f. Gen. Pl. 3: 276. 1880; non Linn. (1737). ——Foersteria Scop. Introd. 98. 1777. ——Forsteria Steud. Nom. ed. 1: 344. 1821. —— Melanthesa Bl. Bijdr. 590. 1825. ——Melanthesopsis Muell. Arg. in Linnaea 32: 74. 1863. ——Melanthesopsis Benth. et Hook. f. Gen. Pl. 3: 277. 1880.
Breynia fruticosa (Linn.) Hook. f. Fl. Brit. Ind. 5: 331. 1887, in obs.,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427. 1894: Beille in El. Gen. Indo-Chine 5: 632. 1927—— Merr. in Sunyatsenia 1: 21. 1930: 廣州植物志268. 1956: 海南植物志2; 127, fig. 356. 1965;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 586, fig. 2902. 1972. ——Andrachne fruticosa Linn. Sp. Pl. 1014. 1753. ——Phyllanthus lucens Poir. Eucycl. Meth. Bot. 5: 296. 1804——Melanthesa chinensis Bl. Bijdr. 592. 1825. ——P. iurbinatus Sims in Bot. Mag. 44: tab. 1862. 1826. ——Melanthesopsis lucens (Poir.) Muell. Arg. in Linnaea 32: 75. 1863. ——Melanthesopsis fruticosa (Linn.) Muell. Arg. in DC. Prodr. 15(2): 437. 1866.
灌木或小喬木。單葉互生,二列,全緣,乾時常變黑色,羽狀脈,具有葉柄和托葉。花雌雄同株,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具有花梗;無花瓣和花盤;雄花:花萼呈陀螺狀、漏斗狀或半球狀,頂端邊緣通常6淺裂或細齒裂;雄蕊3,花絲合生呈柱狀,花葯2室,縱裂;無退化雌蕊;雌花:花萼半球狀、鍾狀至輻射狀,6深裂或6淺裂,稀5淺裂,結果時常增大而呈盤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2顆,花柱3,頂端通常2裂。蒴果常呈漿果狀,不開裂,外果皮多少肉質,乾後常變硬,具有宿存的花萼;種子三棱狀,-面狹而稍凸起,其餘兩面寬而平,種皮薄,無種阜,胚乳豐富,肉質,胚彎曲,子葉略寬而扁。染色體基數x=13。
本屬模式種:二列黑面神Breynia disticha J. R. et G. Forst.
約26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少數在澳大利亞及太平洋諸島。我國產5種,分布於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
--野外採集植物數據--
中文種名 | 黑面神 |
拉丁學名 | Breynia fruticosa (Linn.) Hook. f. |
科名 | 大戟科 |
採集時間 | 2009年08月03日 |
採集地點 | 海南省昌江縣霸王嶺老林場 |
採集人 | 秦新生 |
採集樣品類型 | 果實、 |
生活型 | 小喬木、 |
生態環境 | 路旁、 |
果實顏色 | 綠色 |
花期 | 5—7月 |
果期 | 8—9月 |
平均鮮重(kg/m2) | 60 |
單位面積株數估算(株/ha) | 120 |
分布 | 普遍、 |
地區蘊藏量評估 | 植株常見,單株產量低 |
油脂含量初檢 | 6% |
當地利用情況 | 暫無開發利用 |
標本鑑定人 | 秦新生 |
單方驗方
1.治產後體弱多病,雙目顏面浮腫:黑面神根20g,益母草根15g,鹽膚木棍15g。煎湯內服。
2.治高熱不退:黑面神根30g。煎服。
3.治疔瘡癰癤膿腫:黑面神鮮葉或根適量,煎水外洗;另取黑面神葉乾品研末外擦患處。
藥物製劑
黑面神在嶺南地區使用有較悠久的歷史,為廣東習用的地產藥材。
1.複方黑面神糖衣片(浸膏片、糖漿)
組成:黑面神6克,東風桔30克,鴨跖草10克,海芋10克,補骨脂3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用於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一次6片,1日3次。
2.複方東桃片
組成:黑面神15克,東風桂根15克,五指毛桃15克,女貞子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扶正培本。用於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一次6片,1日2次,飯後服。
3.黑面神合劑(Ⅱ)
組成:黑面神葉15克,東風桔根15克,鴨跖草15克,尖尾芋根莖50克,補骨脂10克(前四味為鮮品量)以上為一劑量。
功能主治:補虛固本,消炎止咳。用於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1日1劑,10天為一療程。
植物文化
黑面神的得名,源於其葉色的變化一它的葉片在新鮮時呈暗綠色,曬乾後則完全變成了黑色。因此得到這樣一個名字這種遍布我國南部,而主要藥用於兩廣地區的草藥,還有多種富有形象特徵的別名。
在兩廣,黑面神也被喚作“鬼畫符”、“夜蘭”、“驚蚊草等,《嶺南雜記》解釋說:“粵山中道旁一種小樹,狀如禾蘭,亦類紫薇,高一、二尺,葉大如指頭,頗帶藍色,葉老則有白篆文如蝸涎,名鬼畫符。葉下有小花如粟米,至晚香聞數十步,恍若芝蘭,又名夜蘭。暑月有蚊,折此樹逐之,蚊即驚散,故又名蚊驚樹”《本草求原》則說:“黑面神,一名鍾馗草,言其葉黑也”。
禁忌
1.孕婦忌服。注意孕婦禁忌。不可過量服用,過量服用可引起嘔吐、頭暈、頭痛、上腹不適;
嚴重者出現中毒性肝炎,引起肝昏迷甚至死亡。故套用時易去表皮,煎水用蜜糖沖服,
以減輕毒性,並嚴格控制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