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峪村

黑豆峪村位於桃鄉平谷東北部的黃松峪鄉,鄉域西南部。西南距平谷城區18公里,東北距鄉政府2.5公里,太(平莊)黃(松峪)公路從村中經過,村南有柏油路通平(谷)薊(縣)公路,交通方便。黑豆峪村域面積11.8平方公里,730戶, 2320人,皆為漢族。聚落呈矩形,海拔123至140米。

村情概況

黑豆峪村位於桃鄉平谷東北部的黃松峪鄉,鄉域西南部。西南距平谷城區18公里,東北距鄉政府2.5公里,太(平莊)黃(松峪)公路從村中經過,村南有柏油路通平(谷)薊(縣)公路,交通方便。黑豆峪村域面積11.8平方公里,730戶, 2320人,皆為漢族。聚落呈矩形,海拔123至140米。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明已成村。始稱黑虎峪後因山林中無虎,又據村多種植黑豆,故改今稱1946年由薊縣劃歸平谷縣。抗日戰爭時期曾化名青石崖

文化生活

黑豆峪村文化生活豐富以扭秧歌遠近聞名。其秧歌有兩種一種是高蹺秧歌一種是實地秧歌也叫大秧歌。高蹺秧歌比較古老主要有《白蛇傳》《鐵弓緣》《槐蔭計》《傻柱子娶媳婦》等幾部傳統戲和高蹺秧歌相比大秧歌簡單易學成為一項民眾性活動。每逢春節區里舉行秧歌比賽黑豆峪村秧歌隊年年獲獎

歷史事件

抗日戰爭期間,曾發生壯烈的“黑豆峪村慘案”1944年1月6日,500餘日偽軍包圍黑豆峪村,將全村800多人分成三批,拷打逼問。其中,300多名老弱男子被剝光衣服,澆潑涼水。時值“三九”,天寒地凍,許多老人當場昏厥。村民陳國文被日軍用繩子勒住脖子後,連挨7刀,慘遭殺害。日軍又相繼用刺刀挑死周保林陳寶善陳俊義、王三頭四人,將之扔進菜窖,放火焚屍。在村民鞏志華的家院,100多青年男子被關,個個遭打,無一倖免。日偽軍此次掃蕩,致使該村14位村民被殺,100多人受重傷,300多老人被嚴重凍傷,但沒有一人屈服。黑豆峪村1941年建立黨支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譚維平,現任村黨支部書記盧學。

經濟發展

黑豆峪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鼓勵和帶領村民大力發展林果業和旅遊業,成為本村的支柱產業。林果業。全村有果樹2000畝,其中大桃1000畝,余為核桃、柿子、李子、杏等。旅遊業。黑豆峪村是平谷區最早開發旅遊的鄉村之一,現已開發四個景區。即:湖洞水風景區飛龍谷風景區京東大溶洞風景區和東方石窟風景區。其中,京東大溶洞是在北京東部地區最早發現的溶洞群,是我國目前在高於莊白雲岩底層發現的第一個大型溶洞群,距今已有15億年的歷史,有“天下第一古洞”之稱, 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北京市地質科普教育基地;湖洞水是國家AA級風景區;飛龍谷1988年被聯合國生態資源考察團譽為“北方的張家界”;東方石窟神像逼真。同時,黑豆峪村的旅遊資源在全鄉占有重要的位置。黃松峪鄉準備建設的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礦山公園幾乎涵蓋了黑豆峪村的全部村域。在大力開發旅遊景區的同時,黑豆峪村通過發展景區觀光,帶動旅遊住宿和果品採摘。目前,全村已發展民俗旅遊接待戶20戶,其設施水平和衛生標準達到北京市和平谷區民俗旅遊接待要求。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5646.9元。
[編輯本段]交通路線
自駕:城區由機場高速輔路(京順路)到達順義城區後,沿順平路到平谷,再向東行駛到胡莊路口左拐,行駛越四公里即達黑豆峪
公交:城區內可由東直門乘坐918路公車達到平谷總站,然後換乘25路小公共即可直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