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樓層

黑色樓層

“黑色樓層”一詞源於2013年3月的一則名為“售樓小姐的12句真心話”的網路熱帖,該帖提及PM2.5和揚灰層,一時間引來許多關注,有些網友則將該帖中的9-11樓層稱為“黑色樓層”。隨著“黑色樓層”事件的持續發酵,環保局也針對網路熱帖中提及的PM2.5和揚灰層向公眾作出回應。

基本信息

事件背景

2013年3月,一則“售樓小姐的12句真心話”的帖子在網路上熱傳,該發帖者自稱為“退役”的售樓小姐,發帖自曝樓房銷售的各種內幕。一時間,該帖子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其中一條根據PM2.5測量數據來選擇房屋樓層的理論更被網友奉為“經典”。該售樓小姐在帖子中表示:“別以為高層中的9到11樓不錯,那你大錯了,這些樓層正好是揚灰層,髒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我們是不會告訴你們的。”

隨著該條帖子的持續發酵,引來了不少網友的恐慌,他們甚至戲虐的將9-11樓稱作為“黑色樓層”。

環保局闢謠

環保局工作人員表示,監測點的選定需要根據區域人口密度、土地用途等情況綜合考量,而目前國家並沒有以高度來劃定監測範圍,單純以樓層來判定PM2.5指數肯定不夠科學。近地面的空氣品質和顆粒物的分布其實是比較平穩的,從地上幾米到幾十米,PM2.5的差別其實並不大。PM2.5濃度跟高度並無太大關係,9到11層是揚灰層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空氣中的顆粒物主要靠風力來進行擴散,從擴散條件來看,在污染源下風向的位置,PM2.5的濃度相對高一些。比如一幢高樓,周圍分布的都是一些低矮的樓房,那么這個地區的擴散條件比較好,PM2.5濃度就會較低。反之,樓層建得比較密集,或者樓與樓的間隙太小,風力也小,空氣的流動性較差,就容易造成PM2.5等空氣中顆粒物的囤積。因此,PM2.5濃度並不能簡單地被認為與樓層高度有關,要綜合考慮建築物所在的地理位置。

即使揚塵顆粒在特定條件下短暫盤旋到9-11層的高度,那也是偶然現象,這個說法,沒有普遍意義。靠近地面100米以下的,稱作“近地層”(又稱常值通量層),當然也包含了9-11層。而PM2.5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二次有機碳,這些成分顆粒物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對一兩千米的“近地面”而言,PM2.5基本都是均勻分布的。此外,PM10相對PM2.5,雖然顆粒會大一些,但是其重力沉降作用依然非常小,只有一點點,所以只會在底層地面濃度相對高一些,其他更高層的分布,依然均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