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正宮〕黑漆弩·吳子壽席上賦
丁亥中秋遐觀堂對月①,客有歌《黑漆弩》者②。
余嫌其與月不相涉,故改賦,呈雪崖使君③。
青冥風露乘鸞女④,似怪我白髮如許。
問姮娥不嫁空留⑤,好在朱顏千古。
〔麼〕笑停雲老子人豪⑥,過信少陵詩語⑦。
更何消斫桂婆娑,早已有吳剛揮斧⑧。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①丁亥:指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②黑漆弩:曲牌名,由同名詞牌入正宮樂調而成,又名《鸚鵡曲》。
③使君:對州縣長官的尊稱。
④青冥:天空。乘鸞女:月宮的仙女。《異聞錄》載唐玄宗與申天師游月中,見素衣仙娥十餘人,“乘白鸞,笑舞於廣庭大桂樹下”。
⑤姮娥:即嫦娥。
⑥停雲老子: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於鉛山居所築停雲堂,自稱“停雲老”。停雲之名,用陶淵明《停雲詩》意。
⑦“過信”句:辛棄疾有《太常引》詞詠月,末云:“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語本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所以說他“過信少陵詩語”。少陵,杜甫自號“少陵野老”。
⑧吳剛揮斧:《酉陽雜俎》載漢西河人吳剛學仙犯過,遭罰砍斫月中桂樹,樹隨斫隨合。
丁亥年中秋與客人賞月,有人唱了首《黑漆弩》。
我認為它與月色不合拍,就改賦,送給雪崖使君。
風露滿天,乘著白鸞笑舞於月中廣庭的,是那些美麗的女仙。
她們仿佛奇怪我,怎么白髮會如此多地出現。
我問她們,嫦娥何以獨居不嫁,空留在月殿?仙女們說:“您不用為她擔心,她青春的容貌千年不變。”
我想起辛稼軒,這位豪邁的詞人,看來是過於相信了杜甫“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的詩言。
他也期望“斫去桂婆娑”,其實又何必多此一番心愿。
那月中的吳剛,不是早就揮著斧子,向桂樹斫了一遍又一遍?
作品鑑賞
“青冥風露乘鸞女”這整句則脫化於王安石的《題畫扇》:“玉斧修成寶月團,月中仍有女乘鸞。青冥風露非人世,鬢亂釵斜特地寒。”也許正因乘鸞女“鬢亂釵斜”的啟示,該曲作者才會立即聯想到自己的白髮。他對月中女仙不再作更多地渲染,直接將她們視作自己一見如故的朋友,表現出了神遊月間的豪興。女仙們奇怪著來客如何“白髮如許”,而作者反客為主,詢問嫦娥抱獨身主義的生活,這是一轉;作者的問訊中有為嫦娥惋惜擔憂的意味,而乘鸞女不以為然,報以“好在朱顏千古”,這又是一轉。這兩層轉折之間都省略了連線詞,造成了突兀奇崛的效果;當然更重要的是藉此表現出了月亮的兩大特徵,即美麗與永恆。
〔麼〕篇把辛棄疾同杜甫這兩位大文豪拈了出來,因為他們都愛月、贊月,並在詠月的作品中有過淵源關係。杜甫在詩中寫過“斫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辛棄疾移入詞中,所謂“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棄疾以豪放詞人著稱,作者故意說他因為太豪放了,所以輕信了老杜的話,這一筆是故作波瀾,同時也省略了一一引用兩人原句的麻煩。辛棄疾沿用杜甫詩意,而曲作者偏偏來個翻案,說是何必要兩人操心建議,吳剛不是早就在從事斫桂的工作嘛。這一段曲曲折折,旨意卻是明明白白的,即是在讚美夜月的皎潔明亮。
作者簡介
姚燧(1238~1313),字端甫,號牧庵,洛陽(今屬河南省)人。三歲而孤,依伯父姚樞成人。三十八歲被薦為秦王府學士。至元間,官陝西漢中遂提刑按察司副使、翰林直學士、大司農丞。1295年(元貞元年),以翰林學士應詔修《世祖實錄》。1301年(大德五年),出為江東廉訪使,1305年(大德九年)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1308年(至大元年)入為太子賓客,進承旨學士,尋拜太子少傅;1309年(至大二年)授榮祿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四年後告歸。《元史》有傳。姚燧以文著名,與虞集並稱。《元史》稱其“閎肆該洽,豪而不宕,剛而不厲,舂容盛大,有西漢風。宋末弊習,為之一變”。其散曲與盧摯齊名,抒個人情懷之作較多,曲詞清新、開闊;摹寫愛情之曲作,文辭流暢淺顯,風格雅致纏綿,對散曲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清人輯《牧庵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