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地區和怒江、瀾滄江流域,包括中國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部等地。
形態特徵
工蜂體長17~18mm,體黑色;腹部第2~5節背板基部各有一條明顯的銀白色絨毛帶;胸部、
小盾片及第一腹節披黃褐色毛。前翅煙褐色。
常棲息在海拔1,000~3,500m的懸崖下,具有隨季節遷徙的習性,冬天遷至低海拔溫暖地帶,夏天遷至高山涼爽地帶。黑大蜜蜂的蜂巢,通常為單一巢脾,僅由一片與地面垂直的巢脾構成,而且都是露天營巢附於懸岩下,離地十數米以上,敵害難以接近。常數群乃至十數群以上相鄰結巢構成群落。這樣,聲勢浩大,敵害不敢靠近。巢脾長0.8~1.5m,寬0.5~0.95m。新脾純白,舊脾黃褐發亮,基部為蜜粉區,厚可達100mm,中、下部為繁殖區,厚為35mm。純蜜區偏於基部上頭,呈倒三角形。匡邦郁、和紹禹、李紹文報導,雲南怒江峽谷僳僳族岩蜂村的山岩間有由20群黑大蜜蜂組成的群落;瀾滄縣竹塘區茨竹河鄉拉祜族李扎米老漢幾十年來擁有一處蜂岩,岩為石灰質,海拔2,000m,常年有20餘群黑大蜜蜂營巢其間,極為壯觀。
生活習性
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區顯示出很強的適應能力,在大約海拔4100m處的花朵上曾採集到此蜂,這樣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發現。 黑大蜜蜂大概不能在極高海拔的地方營巢,但可以在營巢地點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採集。黑大蜜蜂能在不適合其他蜜蜂飛行的氣溫下飛行。
每年秋末冬初,每群可獵取蜂蜜20~40kg及一批蜂蠟,是一種經濟價值較大的野生蜜蜂資源。單張巢脾一次可取蜜40~60公斤。由於蜂巢多築在離地面數十米高的懸崖上,所以取蜜困難,動作驚險,取蜜時往往從懸崖的頂部,利用粗壯的藤條繩而下到蜂巢處取蜜,人懸在空中,雖然取蜜人作了防護準備,也難免被蜂蜜蟄傷。在當地,這種黑大蜜蜂也往往屬於當地某些人所有,不許外人隨便取蜜。取蜜時,一般都要留下部分蜂巢和蜜,以供蜂利用。
蜜蜂種類
1.黑小蜜蜂
2.小蜜蜂
3.黑大蜜蜂
4.大蜜蜂
5.沙巴蜂
6.綠努蜂
7.蘇威拉西蜂
8.東方蜜蜂
9.西方蜜蜂
編號: | 25355 |
拉丁目名: | HYMENOPTERA |
中文目名: | 膜翅目 |
中文科名: | 蜜蜂科 |
拉丁科名: | Apidae |
中文亞科: | 蜜蜂亞科 |
拉丁亞科: | Apinae |
中文屬名: | 蜜蜂屬 |
拉丁屬名: | Apis |
拉丁種名: | laboriosa |
定名人: | Smith |
年代: | 1871 |
中文名: | 黑大蜜蜂 [1] |
原始文獻: | Proc. Zool. Soc. London:244-249 |
俗名: | 喜馬排蜂 |
生境: | 採訪植物: 杜鵑科植物為主, 還有忍冬科、薔薇科、菊科、豆科、唇形科、大戟科的一些種類; 常見聚居於同一懸岩陡壁上的岩隙或突出的岩石上, 離地面30-40m |
國內分布: | 雲南(西北部, 西部), 西藏 |
國外分布: | 緬甸, 不丹, 尼泊爾, 印度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卷 膜翅目 準蜂科 蜜蜂科: 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