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

黎雄才

黎雄才(1910年5月15日-2001年12月19日),廣東肇慶人,著名畫家,與趙少昂、關山月、楊善深並稱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畫家。黎雄才早年師從高劍父,後到日本學畫,曾任廣州美術學院顧問、教授。與嶺南畫派其餘畫家一樣,黎雄才致力於中國畫的創新與改革,將傳統國畫的技法與日本畫、西洋畫技法融合,但其風格又有不同。黎雄才擅長巨幅山水,畫作氣勢雄渾,自成一格,其畫松亦為一絕,被稱為“黎家山水”“黎家松”。其代表作品有《瀟湘夜雨圖》、《寒夜啼猿》、《一覽眾山小》、《森林》、《武漢防汛圖卷》、《萬古之春》等等。

基本信息

畫家簡介

瀟湘夜雨瀟湘夜雨

由於父親黎廷俊擅長繪畫,故黎雄才自幼受到藝術薰陶。17歲加入春睡畫院,從高劍父學畫。1931年畢業於廣州烈風美術學校。1932年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學畫。

1935年畢業回國任教於廣州市美術專科學校。1943年任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1949年後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兼國畫系主任、教授。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三十年代初作品《瀟湘夜雨》榮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1954年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被美術評論界譽為“抗洪史詩”。

主要經歷

黎雄才作品圖冊黎雄才作品圖冊

1924年,他就讀於肇慶中學。

1926年拜高劍父為師,翌年入高劍父的春睡畫院學習,並一度在廣州烈風美術學校兼習素描。

1932年,得到高劍父資助,赴日本留學,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

1935年畢業歸國,任教於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

1939年任教於肇慶第七中學。

1943年,受聘於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副教授。

1948年任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任華南文藝學院、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兼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

黎雄才山水畫譜黎雄才山水畫譜

三十年代初作品《瀟湘夜雨》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選芝加哥“當前進步博覽會”和德國柏林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其中《珠江帆影》為德國博物館收藏。

1949年以來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舉辦的大型美術作品展覽會並在多種專業報刊上發表,曾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

1979年在廣州舉辦個人畫展。

1982年和1983年分別在香港和菲律賓舉辦個人畫展,並先後訪問了朝鮮、日本、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國家。

擅山水,尤以巨幅見長,所作氣勢恢廓,雄健秀茂,自具風貌,為當代“嶺南畫派”代表畫家之一。出版個人畫冊多種。

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顧問,廣州美術學院顧問、教授。

2001年12月19日上午,因多臟器功能衰竭在廣州去世,享年92歲 。

繪畫技法

山水畫方面,黎雄才受高劍父的影響不多。他在日本取法的“朦朧體”風格,延續到他回國後。

著名書畫家伍嘉陵為黎雄才作品題詞著名書畫家伍嘉陵為黎雄才作品題詞

黎雄才成功地揉合了傳統與日本畫法。他這種新作風,既有筆墨,又有渲染,同時又能表現景色的遠近和空氣層,在嶺南畫派的折衷中外的宗旨下,當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但黎雄才往後的道路上,卻未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喜歡用強有力的筆法來揮灑。他努力的是把變化多端的筆墨,來營造各種藝術效果。《江西行淮河畔》一畫中,黎雄才已發展成一套圓熟的,建立在個人風格上的筆墨語言,如他對水份的控制;而他的筆法,雙極盡揮灑之意。

黎雄才在山水畫的創作上,以寫生為主,因此他筆下的景色,給人一種很“實在”的感覺。以《山村暮雪》為例,他採用墨和赭石,卻把寒天的意境帶出。即使他所描繪的不是荒涼的冬景,觀賞者仍可感到冬寒中的暖意,這大概就是畫者個性在作品中的流露。黎雄才著意以筆墨書寫來表達他所見的景物,作品具有濃郁的“揮寫”之趣。黎雄才在山水一門上的努力,成就了他的“黎家山水”。“黎家山水”一詞

,是指黎雄才在山水方面的風格。事實上,“黎家”一詞還含有更廣泛的意義。一篇談及稱雄才門人的文章中,作者以“黎家門下”來形容的他的追隨者。“黎家山水”指的黎雄才的山水風格,而“黎家門下”是指“黎家山水”的追隨者。黎雄才不獨把自己的畫風從嶺南畫派分隔開來,甚至他把門人也一併帶離嶺南畫派之外。至於“黎家山水”的風格,可以從以下的介紹體會出來:“為人讚譽的‘黎家山水’,通常是指黎雄才先生的意境清華,特別是形象美,色彩美見勝的青綠山水。”原來“黎家山水”除了泛指黎雄才的山水風格外,內面還有一個專指的意思,即指黎雄才所創造的青綠山水。 黎雄才晚年對“黎家山水”又有新的突破,他成功的揉合了厚得的青綠和粗筆深墨。《輕舟已過萬重山》是他84歲時的作品。黎雄才主張作畫時,“不管重彩還是淡彩,務須以墨為主”,在這幅作品中再次得到印證。他在墨稿的基礎上,再敷上石青和石綠,顏色都是混合的,可以看出黎雄才已變化了對青綠的運用。他在描繪景色的同時,還表現出一種幽光,因而瀰漫著氤氳的氣象。黎雄才的努力,使山水畫不再停留在表達社會背景的層面,而是在藝術上的推陳出新。

藝術特色

黎雄才黎雄才

黎雄才以山水畫見長,早年受高劍父影響,後融匯古 今,自成一格,尤以焦墨、渴筆寫生獨勝,風格老辣、雄勁。黎雄才的山水畫飲譽海內外,獨樹一幟,盪氣迴腸,品位高雅,情趣盎然,用筆、用墨更讓畫壇同仁讚不絕口,每幅作品氣勢宏大,用筆飄逸,焦墨的運用栩栩如生。

其揮寫之青山綠水,氣勢清曠絕俗,千峰競秀,煙雲氤氳,矚目咫尺,意在千里。而他在山水畫中之松,飲譽中外。

他的山水畫是意境深邃的純藝術珍品。他創造的藝術高峰,令世人矚目。他對中國畫,尤其對中國山水畫的探索和實踐是前無古人的。他在教學中常對學生說:師承古法,不能拋開前人搞國畫;師承古法,不能古而不發,發展繪畫藝術,要講純藝術,寫畫的藝術是什麼?就是用文房四寶加國畫顏料表達作者要表達的物象質感和意趣,畫什麼要似什麼,似是似特徵,和攝影照片有區別,國畫要有國畫的韻味,要反映出宣紙、毛筆、水、墨和顏料等繪畫材料所產生的特殊效果,給人以藝術感染力。

代表作品

黎雄才深入生活,在大江南北寫生作畫。其代表作品;《寒夜啼猿》、《一覽眾山小》、《森林》、《武漢防汛圖卷》、《萬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出版的作品集有《黎雄才山水畫譜》、《黎雄才畫選》、《黎雄才畫集》《黎雄才作品欣賞》等畫集。

畫作《松月圖》賞析

關山月、趙少昴、黎雄才、楊善深合影關山月、趙少昴、黎雄才、楊善深合影

這幅作品畫的是蒼茫的月色下,湍急的江水在陡峭的山峰下流過,幾塊山石探入水中,石上聳立著兩顆蒼勁的松樹。松與石用焦墨畫出,濃重的墨色與雄健老辣的筆法給人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力量。

黎雄才繼承嶺南畫派傳統,重視表現空間的透視感,前景的松石具體明晰,後景的山峰朦朧淡遠如剪影,最遠處的峰巒則與布著灰雲的夜空融為一體,強烈的對比使畫面背景的空間顯得益加渺遠空漠。

書法賞析

黎雄才先生是畫派大師,在繪畫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人所共知。在書法方面,他取得的成就同樣突出,只不過他的“書名被畫名所掩蓋”,因畫名更盛,故其書法成就以往未曾得到比較充分的關注、重視和宣傳。 黎雄才先生的書法造詣,首先表現在其對書法和繪畫兩者關係的深刻認識。他在私人筆記中,一再強調書法法則在繪畫創作方面的作用。他強調,繪畫應該向書法的執筆、運腕、以及各家法度,

以至書法的表現精神等方面吸收精華。這是他對書法和繪畫兩者關係的理解。他不僅在私人筆記中提出,更是在畫作中展現自己創作觀。

他畫作中的筆墨和線條,每每都透露出其深厚的書法功底,處處流露出豐富的筆墨神韻。他的畫作的一個特色,就是畫作往往配有一些較長的題字。這些題字,一方面可以幫助欣賞者理解畫者創作的思路,另一方面還可以配合畫面的經營布白,使繪畫、書法、文學在畫卷中相互輝映,表現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意蘊。 黎雄才先生的書法造詣之高,還表現在他對書法的理解。他用一個名喚《書法筆記集》的本子,對歷代書論進行摘要擇選。歷代書論繁多,他並沒有盡收入內,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所取捨,這種取捨表現出他對書法藝術整體個人化和集總式的認識和理解。

他的書作中,無論是題款的,還是獨立作品,我們都可以看到較重的臨摹古人的痕跡,這點在他年輕時的書作中尤其明顯。從這些痕跡可以看出,他的小楷學習鍾繇,隸書直接臨摹漢碑,章草則是對皇象的臨摹,成就頗高。他年輕時,還受到高劍父古藤體的影響。在他後來的題畫中,這種意趣相對較少,但在他晚年的大字書法作品仍見痕跡。

黎雄才在作畫黎雄才在作畫

通過欣賞他的書法作品,我們會發現,他對各家路法都有比較好的把握,從各家的結字、用筆、精神到氣韻都有獨到的把握。他的楷書創作就常常表現鍾繇那種在高古中體現散淡、閒雅的風格,他寫的長草則在厚重方面同時表現出靈動、自然的氣息。其晚年大字書法創作則往往跌宕奇崛,表現出雄強豪邁氣勢。

黎雄才先生的書法路子寬敞。因其筆路廣闊,總能根據不同的畫作、不同的情景、不同的需要進行書法創作,且應對自如,使書法和畫作風格配合起來,相得益彰。這表現出他有相當高的創作水平和藝術修養,這也正是現代許多年輕畫人所缺乏的。一幅畫作完成之後,如果畫者只是在上面簽名落款,表達出來的東西就十分有限,並不能完全展現出中國畫的文化氣息。而黎雄才先生,卻能夠分清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將其發揚。無論是學習、研究還是創作,黎老的這種做法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很值得我們去推廣。

重要作品

黎雄才最重要的作品,無疑是《武漢防汛圖》。

《武漢防汛圖》《武漢防汛圖》

其傳記記載,1954年夏,武漢遭遇百年不遇的長江洪災,數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嚴重威脅。當時,武漢中南美專的師生,無一例外,投入到驚心動魄的抗洪搶險之中去。黎雄才亦不停奔波於極為泥濘和坎坷的堤岸上;參加抗洪搶險的同時,黎雄才用心觀察、仔細寫生,晚上在駐地對著畫稿加工整理,深夜不眠。防洪搶險之後,歷經一年多的苦心經營,在大量寫生稿的基礎上,創作出長達28米的《武漢防汛圖》長卷。作品場面宏大,內容繁複,綿延數百里的抗洪、防汛、搶險的壯觀景象,一一在人們眼前鋪陳開來。很快,它贏得了“抗洪史詩”的美譽。

黎雄才黎雄才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認為,《武漢防汛圖》整合了黎雄才人物畫、花鳥畫方面的過人能力,進而創造了一種新的山水畫表現範式。這是他上世紀40年代以來不斷寫生,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直接成果,標誌了黎雄才50年代的一個創作高峰期。另一個意義在於,傳統山水的空靈飄逸,由此轉入現實生活的真情實景中, 山水畫被注入新的內涵。由出世而入世,這是一種與新時代相連的轉型。

2012年,黎雄才家人將《武漢防汛圖》的相關寫生稿及資料數十件捐獻給了中國美術館,與《武漢防汛圖》一同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引發美術界高度關注。黎捷說,捐給國家,是穩妥的辦法。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認為,作為與關山月相提並論的嶺南畫派中堅畫家,黎雄才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成就主要在於:一、繼承和拓展了嶺南畫派的藝術;二、創作了《武漢防汛圖》、《硃砂沖哨口》等標示20世紀中國畫成就的經典作品;三、以富於個性特徵的筆墨語言豐富了20世紀山水畫的表現力;四、為新美術教育體系提供了新鮮而重要的經驗。由是,黎雄才的意義,不僅在於嶺南畫派,更在於生機鬱勃的20世紀中國畫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