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百姓

黎民百姓的來源(lí 到了西周奴隸制時期,百姓成為貴族的通稱。 【近義詞】:平民百姓、庶民百姓

基本信息

簡介

黎民百姓的來源(lí mín bǎi xìng)
幾千年前,在黃河流域集中著幾個勢力較大的部落,有黃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們之間經過多年的征戰,最後形成了以黃帝、炎帝族的部落聯盟,共同戰勝了九黎族。其中黃、炎、夷三個部落的聯盟,是由大約100個氏族構成的,因此統稱“百姓”,而在戰爭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虜就稱作“黎民”。百姓與黎民,意味著奴隸主與奴隸的區別。
到了西周奴隸制時期,百姓成為貴族的通稱。這時的黎民(也稱庶民)包括自由民、農奴、奴隸,與百姓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大階級。
到了春秋末期,隨著宗族世襲制的破壞,土地私有制的出現,百姓的地位逐漸降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最後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來。因此,後來就將黎民與百姓統一稱謂了
現指普天下的老百姓。

詞組

【解釋】:“黎”,《爾雅》釋為“眾”,故“黎民”即眾民,乃西周開始對庶民百姓之俗稱。
【近義詞】:平民百姓、庶民百姓
【反義詞】:達官貴人、皇親國戚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指平民百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