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大山

黃龍大山

黃龍大山(又名黃龍山),位於湖南省衡陽縣西北部的曲蘭鎮。黃龍山山體沿雙峰縣、衡陽縣邊境綿延20餘公里,主峰海拔485米。 黃龍大山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蘊藏著豐厚的旅遊資源,是當地百姓期待開發的一塊寶地。

黃龍大山概況

黃龍大山(又黃龍山),衡陽縣西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山體沿雙峰縣、衡陽縣邊境綿延20餘公里,主峰海拔485米。

巍巍黃龍山脈,勢欲游龍,蜿蜒盤旋,南起衡陽縣,北至湘鄉市,綿延數百里,橫臥湘中。山間名勝古蹟無數,

黃龍大山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蘊藏著豐厚的旅遊資源,是當地百姓期待開發的一塊寶地。

黃龍大山氣候

衡陽縣曲蘭鎮黃龍大山 衡陽縣曲蘭鎮黃龍大山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強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變化劇烈;夏季暑熱期長,伏旱明顯;前秋乾旱頻繁,後秋天氣多變;冬季嚴寒期短,陰睛少雨天多。年平均氣溫17.0℃,歷年總降水量1340毫米,年日照1560小時,(無霜期280天)。

黃龍大山景觀

1、金塘水庫

山頂地形平坦,植被豐富,面積廣闊,土地肥沃,黃龍村躍進組、高沖村黃山組共30多戶人家至今仍在居住耕作,有人稱“黃龍天池”的小II型水庫金塘水庫,有水田面積100餘畝、旱土面積500餘畝、山林面積近萬畝。

2、金神殿遺址

金神殿遺址 金神殿遺址

山頂平坦處古代建有“金神殿”,傳聞供奉狐仙於此,威靈顯聖,香火旺盛, 本縣籍清朝官員、浙江巡撫常大淳執官印於此敬香,狐仙無福消受,原形現身,從此蕭條,現存殘牆一段、古石碑若干,石碑所刻民眾捐款以銅錢“文”為單位。駐足於此,繁華不再,惜世間萬物、潮起潮落。

3、觀日台

黃龍大山臥居曲蘭,晴好天氣登頂遠望,四周景致盡收眼底,可遠眺南嶽祝融峰、聞聽南嶽鐘鼓聲。

4、鴨婆町

黃龍大山的山頂小草原。

5、黃龍洞(逍遙洞)

神秘的黃龍洞至今無人成功探索。神秘黃龍洞當地人稱“逍遙洞”,“起衡陽,臥雙峰,越湘鄉,尾巴在長沙”、“吃衡陽,臥湘鄉,拉屎拉尿在長沙”是當地的順口溜,該洞之大可見一斑,令人神秘莫測。

6、知青點遺址

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點遺址尚存。

7、響鼓石

黃龍大山頂山上有一塊神奇的石頭,輕輕一敲,其聲隱隱若鼓鳴......

8、清峻亭

巍巍黃龍山脈,勢欲游龍,蜿蜒盤旋,南起衡陽,北至湘鄉,綿延數百里,橫臥湘中。山間名勝古蹟無數,其中清竣亭為至今唯一保存完整規模宏大的古亭。我們一行為蒐集整理黃龍大山的名勝古蹟資料而遊覽了清峻亭。

清峻亭位於黃龍山脈,龍頸凹處的兩峰對峙之間,交通湘衡的通邑大道—楊洞坑古道中。中分湘衡,亭東衡陽,亭西雙峰。從雙峰縣鎖石鎮群力水庫堤壩處,棄車入道登山。只見道旁古木森森,一株株參天古松,好似一排排威武挺立的護路哨兵,組成綠色的屏障。樹皮如鱗,斑駁蒼老,兒臂粗的樹枝盤根錯節,織起一個巨大連綿的蔭棚。一入道便覺涼爽清清新怡人。大道寬有三四為,全用青石和花崗石鋪成,光滑平整,依山拾級而築。好似藏頭露尾的游龍。抬頭一望幽涼深遠,渾然天成,拾級而上,山風徐來,帶著道旁四時不斷的野花的芳香,沁人心脾。松濤陣陣,樹嘯悠悠,樹上五彩斑瀾的小鳥甩頭剪尾,歡叫跳躍。時而傳來野雞的一聲聲空靈悠長的啼叫鳴,這種山趣不由得你不引發“初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三五聲”的幽思。

鳥語花香,溪水流歡,在畫廊般的古道中,閒情信步,不知不覺,談笑間便來到了半山腰,山腰間有一塊方圓幾畝的綠草茵茵的大草坪,這就是曾經盛極一時,規模宏大的半山亭遺址。相傳半山亭是湘鄉人與衡陽人比志而修,規模宏大,飛檐翅角,雕樑畫棟,青磚綠瓦,古色古香。湘鄉名流題有許多膾炙人口,至今仍廣為傳頌的佳聯警句於其上。如劉星台所撰“此情思過半,逸興多在山”。李介藩的“半刻停留,問此外抵黃龍幾許;山色依舊,看何時策馬歸來。”還有“大半煙火,會當凌絕頂;空山草木,前不見古人。”“半嶺通宵漢;山色入蒼演”等等,深刻於老一輩的腦海,甚有好事者用刀刻於道旁古樹上或石階中,依稀可辯,讀之聆之,令人拍案叫絕。

品味著前賢佳聯,帶著幾分幽思,更多的是惆悵與遺憾,越過草坪,迎面山勢驟然變陡,形似壁立,與半山亭下的緩坡慢彎絕然不同,好似泰山的緊十八盤,石階加寬放緩,呈“之”字走向,迂迴向前。即便如此,登不了幾級台階,便已氣喘噓噓,汗流浹背。躬身曲背,似老牛負重,腰酸腿痛,舉步維艱,不得不手腳並用,攀援著道旁樹木蹣跚而行,踽踽向上。艱辛勞累的滋味得以較大限度的品嘗,噓!後面追上兩位白髮蒼蒼,年近古稀的老者,各挑一擔雜貨,也許是到山這邊趕集而歸,扁擔悠悠,談笑風生,健步如飛而過。幾轉幾拐,背影便沒入山林之中,我等不禁面面相覷覷,自愧不如。人啊!環境的產物,《賣油翁》的故事在腦中浮起,願天下勞心者,心繫於民,為民造福;願天下勞動者,早日致富,一生平安。

緊蹬慢爬,互相加油鼓勁。千呼萬喚,清峻亭終於在叢林中現出一角,遙遙相望,不知何故,頓覺體力倍增,腳下生風。好一座規模宏大,風格雅致的古亭。青磚,灰牆,烏瓦,紅窗,詩意盎然。迎面一圓形大拱門,拱門上書黑漆描金的三個斗大楷書字----清峻亭,遒勁有力。邊掛一聯:清泉不出山,畢竟能解人間渴;峻岭欲通漢,到此皆為頂上材。亭長十丈許,寬二丈余。亭頂全由上等大木料架起,分五隔,中架四個大“人”字架。架、梁、柱,皆雕龍雕鳳,並描有彩色紋圖案,雖久歷風霜,依然清楚可見。亭兩邊各設有與亭同長的寬板紅漆大條凳,可同坐一百多人供過入客商歇足。亭右邊牆上嵌著兩排青石薄板。上邊刻有衡陽清舉人鄒志霖仿《岳陽樓記》而作的《清峻亭記》,文筆清婉,詞藻華麗,盡贊黃龍美景秀色。其落款為清光緒二十四年。後面一長串募捐者的姓名、款項,可見積德行善,熱心公益的義舉自古為人們所推崇。殿左邊又一圓形較之亭門稍小的大拱門。上書三字:介福宮,邊亦配有一冠對:介乎湘水衡雲,茲為勝竟;福以和風甘露,雅可宜人。內有一天井,迎面設有一大殿,供有觀音大士、關帝聖君、山神等神像。神像前老式的八仙桌上香菸裊裊,桌下紙灰成堆,兩邊善男信女所贈錦帳等。可見香火曾盛及一時。殿左有一閣,放有兩隻大水缸,缸內清水盈盈。缸上置有幾隻秀氣的小竹勺,供客商解渴角暑,其後有一廂房、廁所。殿左有廂房數間,為守殿者的臥房和廚房。殿後有一四時不涸的清泉。守亭者為自願上山積德行善的老者。自耕自給。常年護殿挑水,方便行人。多么善良虔誠的老人啊!善事善舉但願神靈有知,為人民服務,其功其德永遠積在人們心裡。

站亭望西,雙峰大地好似青邊大玉盤,盛滿了一座座青螺似的小山包。一個連一個的農場組成綠色的海洋;一口口池塘,一座座水庫恰似翡翠明鏡,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河流似玉帶縱橫交錯;公路似游龍,四通八達,高壓電桿,珠網密布。鎖石鎮,花門鎮,青樹坪鎮,三塘鋪鎮,好似一堆堆大小積木拼湊在一起。煙塔林立,吞雲吐霧。極目遠眺,雙峰、邵東縣城及邵陽市,隱隱約約,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顯示出濃濃的春意,騰騰的熱氣,勃勃的生機。

坐亭而東,環目四顧,這邊風景獨好。層巒疊嶂,林壑幽深,樹木蔥蘢,林中狐鳴狸嘯,兔走獾奔,白鵲棲松。空中雁陣無畏,“人”“一”替飛,老鷹盤旋……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據說欲得萬里無雲的大好晴日,還可望得見祝融峰呢!

這種境界,既叫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低呤一首漪麗的小詩。我們一行情不自禁,不約而同一齊擁上亭後的山峰,索性看過夠。可祖國的壯麗山河,怎能看得夠呢?

亭西有一座座山,山下腹有一口遐爾聞名、帶有神奇傳說的古井---祥和井,有一股碗口粗的清泉從岩中汩汩而出,冬暖夏涼,四時不涸。常年如斯,井水甘洌綿甜,入口生津,附近村民皆喝此水。說能護膚養顏,益智健腦,延年益壽。確乎?山下群力村,一個偏僻、閉塞、落後的小山旮旯里,竟出了幾十個大學生、研究生,且男俊女靚,個個健康長壽。

亭東邊山腰,有一地名雷打嘴,雷打嘴上有一逾百年的古楓,乾粗需三四人合圍,高達三四十米,聳入雲霄,虬枝旁出,枝繁葉茂,綠蔭遮地三四畝,一木獨秀于山。相傳,雷打嘴是天子神地,葬此地,後人出天子。有一鄒姓人覓此地下葬,哪知福緣淺薄,尚未葬畢,便驀地天空中烏雲驟合,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猛地一個炸雷,震得山搖地動,飛來紅綠兩顆大火球,將棺材掀出,扔下山澗,而墳穴中長出此一獨楓。說是上天派下來鎮守此神地的,它正在敬候著真命天子降世呢?天子王侯早成古,天子就是人民大眾,看來此楓將永遠地鎮守下去了。

……

七道尋幽,山亭攬勝,摸一摸鎮山古楓,掬一捧獅乳清泉。其趣也悠悠,其樂也融融,其心也,山色與共,超塵脫欲,寵辱皆忘也。(作者 彭偉群 王開健)

9、王船山故居

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船山墓廬。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中年稱一瓠道人,更名壺;晚年仍用舊名。因曾隱居石船山,故自號船山老人、船山病叟,人稱船山先生。先世本揚州高郵人,後因到衡陽做官,遷居衡陽。順治十七年(1660)春,舉家遷居衡陽金蘭鄉高節里,於茱萸塘(今黃龍大山腳下的曲蘭鎮湘西村)築茅屋,編篾為壁,名“敗葉廬”。10年後,又在敗葉廬前築草房“觀生居”,並自題堂聯:“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

王船山故居 王船山故居

康熙十四年(1675)秋,築湘西草堂,初為茅舍,有屋宇三間。王夫之一生的最後17年就住在這裡,他的大部分著作也在這裡寫成。康熙三十一年(1691)正月初二,王夫之病逝,享年73年,遺體葬曲蘭鎮船山村虎形山麓。生前自題墓碑:“明遺臣王夫之墓”。王夫之勤懇著述凡40年,有著作100餘種、400餘卷,近800萬字。他對天文、曆法、數學、地理學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文學、佛學等。他的哲學著作總結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代表了封建時代唯物主義哲學的最高成就。他的民主政治思想曾受到譚嗣同、梁啓超、章太炎的推崇。

徒步線路

徒步休閒有三條線路:

一是從高沖村村部開始爬山,經黃山組到金神殿遺址,經觀日台下山;

二是從黃龍村田方組開始爬山,經躍進組到黃山組,再到金神殿遺址,經觀日台下山;

三是從楊柳村黃花場處開始爬山,經鴨婆町、觀日台、金神殿遺址到黃山組,可以到高沖村下山,也可以經躍進組到黃龍村下山。

徒步時間均在5個小時左右,可以觀賞野花野草,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可以登高望遠。

可以垂釣農家。黃龍天池水面寬闊,閒暇之餘邀約三五好友,驅車直達水庫大壩,垂三五釣桿、享世外桃源、吃農家飯菜,極樂無窮。

可以探秘尋幽。黃龍大山近萬畝山林,珍稀植物期待發現,野豬野兔等飛禽走獸品種繁多,神秘的黃龍洞至今無人成功探索。神秘黃龍洞當地人稱“逍遙洞”,“起衡陽,臥雙峰,越湘鄉,尾巴在長沙”、“吃衡陽,臥湘鄉,拉屎拉尿在長沙”是當地的順口溜,該洞之大可見一斑,令人神秘莫測。

黃龍大山,一座神秘而又美麗的山,正在張開雙臂歡迎您的到來,歡迎四方遊客來此觀光休閒。

鄉土特產

1、夫之肉;

2、曲蘭米酒;

3、紅燒水魚;

4、黃花菜;

5、野山茶油;

6、黃龍山農家茶葉;

7、鄉里土雞;

風土人情

禮儀習俗

婚嫁

禮儀程式包括議婚、定婚、完婚三個階段。

議婚:經媒人說合,父母同意,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如雙方屬相吻合,男方即請媒議聘。定婚(又稱訂婚):擇定吉日,由媒人陪同女方長輩攜帶禮品去男方家,然後由男方長輩同女方代表至堂屋焚香敬告祖先,雙方各以紅紙寫上男女生庚年月交換保存。至此,確立雙方婚姻關係。完婚。男方擇定迎親吉日,用紅紙寫上,並附禮金、衣料、首飾等(俗稱彩禮),托媒人報送女方,女方如無異議,則按所定時間置辦嫁妝。

迎親先日,媒人陪同男方人員去女方家過禮,俗稱“納彩”,並附請柬一封,邀請女方親屬赴宴。迎親日,女方家早晨做“移花酒”,男方家於早飯後備花轎、鼓樂去女方家“接親”。待嫁女子到堂屋拜別祖宗,告別父母,隨即上轎,女方親屬隨轎“送親”。花轎到達男方家,先行“斬草禮”,然後新郎新娘一起到堂屋“拜堂”,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然後夫妻對拜。禮畢,由童男童女執花燭引入洞房,飲交杯酒。當晚,興鬧洞房,不分輩份大小,均可開玩笑。第三天,新郎偕新娘回娘家,娘家辦“回門酒”

現在,婚嫁習俗隨時代發展有所改變,如“合八字”、女方拜別祖宗、斬草禮等逐漸廢止;女方坐轎改為坐車或步行。自由戀愛越來越多,旅遊結婚,不辦婚禮的也越來越多。

生育

女兒結婚懷孕後,娘家需送“肚婆禮”,禮物常為豬肚、肉、蛋、黑豆、紅棗等。嬰兒生下後,女婿立即去岳家報喜,如系男孩,進門前放爆竹;如系女孩,則進門後才放爆竹。親鄰聞訊,都來道喜“看毛毛”。本屋之外最先到的人,俗稱“踏生”。主家於是日備酒待客,俗稱“姜酒”。

嬰兒生下第三天,主家辦“三朝酒”,給嬰兒“洗三”(洗第一個澡)。是日,親友攜糖、布、嬰兒鞋帽等物前來祝賀。外婆家除嬰兒衣帽臥具外,還需備大量“紅蛋”、印粑分送親友。嬰兒的奶奶也發蛋,俗稱“艾水蛋”。嬰兒滿月時,母親需帶嬰兒至親戚家“走月”,未做“三朝酒”的,就在此時補做“滿月酒”。嬰兒滿周歲時做“周歲酒”,並進行“點周”活動。所謂“點周”通常是以一茶盤分別盛著書筆、刀槍、秤尺、算盤,任小孩揀取,視其所好,以觀其志。

壽誕

人逢六十,始稱“壽誕”。60歲及60歲後的正生,凡至親好友,例需前來祝壽。先晚吃“長壽麵”,次日主家設酒宴待客,宴前晚輩親屬輪流向“壽星”行禮祝福。富有人家在這天張燈結彩,設壽堂,掛壽扁,請戲班唱戲。一般人家祝壽只限於至親好友。少數人在這一天甚至辭謝親友,避到外地子女家去,俗稱“躲生”。祝壽禮物,通常為壽聯、壽屏、壽匾,以及衣料、鞋、蛋、麵條等。80年代以後,兒女為父母祝壽,除衣服鞋帽外,有的還送家用器具,生活用品,供老人使用娛樂。

喪葬

喪葬禮儀大致包括報喪、入殮、開祭、應七等項程式。

病人咽氣後,燒“倒齡紙”,移屍堂屋,白紙蓋臉,上方點油燈,親人輪流守靈。同時,通知親友。接著飾容入殮,由嫡長子(或長孫)著紅服“清水”,為亡人潔身、整容、換衣“裝屍”,然後抬屍入棺。亡人入殮後停柩堂屋左側,設靈堂。停柩時間長短視擇定的下葬時間和家產厚薄而定。停柩期間,請道僧誦經設齋,“超度”亡靈。

出殯先晚開祭,禮生司儀,代讀祭文,客祭時孝子俯伏靈旁答禮,祭畢,行成服點主之儀,死者親屬開始披白,嫡親男丁戴孝帽、持孝棍,並書制亡人靈牌,供永久保存。出殯日,先出“小車”。早飯後,重新起柩,藍傘旗號前導,孝子捧靈位隨行,其後為靈柩,靈柩後為女性後人、一般親友,“噩班”沿途吹打。下葬前預先選定時辰、朝向、位置,殺雞撒米谷,然後下靈柩,封堆,請僧道“謝祖”,通告山神,定好山界。忌日之後第七天,稱“頭七”,以酒飯奠祭亡靈。祭滿第七個“忌日”,方可除靈。整個喪葬期間,孝子須蓄髮,禁歡宴、娛樂。

2、節日習俗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日凌晨,各家各戶放鞭炮,“開財門”。天亮後,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先向天地祖宗拜年,接著家中後輩向老輩叩節。然後溫酒裝團盒,合家吃紅棗、圓蛋“掛紅”。飯後,長輩攜男孩擇吉方“出行”拜年,回家路上采些松柏樹枝,謂之“納財”。“出行”之後,親友之間相互往來賀節,習慣次序為“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其餘時間各自行。”拜年一般拜到初七八,也有一直拜到十五的。這段時間,人們盡情嬉戲遊樂,舞龍燈、耍獅子;小孩放鞭炮,玩撲克;青壯年倒手力,抵扁擔;老年人下象棋、玩字牌。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稱散燈節。所謂“三十夜的火,十五日夜的燈”,新年舞龍耍獅到此日形成高潮。當晚,龍、獅串屋穿戶,鑼喜盈耳,爆竹連天。同時,各家各戶圍爐向火,品嘗元宵(湯圓)。

清明節。每年清明節,祭祖掃墓,有以一家一戶為單位,也有合族共祭,備三牲酒醴,一般先焚紙錢,放爆竹,鞠躬默哀;然後為祖墳除雜草、培新土。境內中國小校每年組織學生參觀湘西草堂,然後到王船山墓敬獻花圈。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習慣在門前懸掛艾葉、菖蒲,用艾葉、菖蒲根熬水洗澡,飲雄黃酒,吃大蒜籽,用雄黃、硃砂在小孩額頭上寫“王”字,意以防瘟疫、解毒氣。這天,各家各戶吃粽子。

中元節。各家各戶備酒菜香楮祭奠先祖,俗稱“供老客”。一般從七月初十日開始,十五日結束,境內大多數是到十四日結束。最後晚上,焚燒紙錢、紙衣、紙屋、紙馬、紙橋、紙車、紙做家用電器等,以供先祖和無主亡靈享用。庵堂寺觀亦於此月開祭作法事,祭奠和超度亡靈。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晚,人們全家團聚,一邊吃月餅、瓜果,一邊賞月。也常於此月給遠方的親友寫信,表達懷念和思念之情。鄉間以前還有“偷月光菜”的習俗,這一天晚上,小孩子們喜歡三五成群去偷摘人家菜地里的東瓜、南瓜等蔬菜,然後在月光下、露天架鍋煮吃。

年節。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各家各戶燃香燭,供糯米粑,恭送灶神,祈求“上天宣好事”。二十四日,俗謂“小年”,家家戶戶清掃廚房,刷洗炊具,除舊布新。其後,開始忙於殺豬,做豆腐,置辦年貨,張貼鬥神、“福”字、春聯、年畫。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俗謂過大年,中餐吃年飯,又叫庚飯,全家團聚,凡外出的親人均儘可能在飯前趕回,席上酒菜豐盛,飯前還要放鞭炮、祭天地祖宗、給門前果木樹餵庚飯。當晚,室內燈火通明,老少圍爐,通宵不眠,謂之“守歲”。將近三更,放鞭炮,“閉財門”,晚輩向長輩辭年,大人給小孩數“壓歲錢”。

其他節日。

三月三:農曆三月初三日為上巳日,青少年喜於此日結伴出遊,稱為“踏青”。“三月三,地菜煮雞蛋”,說是此日用地菜煮雞蛋吃,可以益身明目。

四月八:農曆四月初八日,傳說為牛的生日,農家此日不用牛,還給牛賀生,餵酒、蛋。

立夏節:“立夏糰子穀雨湯”,“立夏吃蛋,石頭都踢爛”,人們習慣於這天吃糰子、雞蛋。

六月六:農曆六月初六日為天貺節。俗雲;“六月六,好曬裘”,人們常在這天曝曬衣服、書畫,以防收藏時霉爛蟲蛀。

嘗新節:早稻黃熟後,選定吉日,煮新米飯一大碗,並具酒肉,先祭天地祖宗,然後由家長開始,按輩份、年齡大小,每人分吃一口,謂之“嘗新”。剩下的飯,連同兩塊大肉給狗吃。傳說原始谷種是狗從外地銜回來的,不能忘記狗的功勞。90年代以來,嘗新節已逐漸廢除。

重陽節:農家習慣於此日蒸酒,稱“重陽酒”。

信仰習俗

迷信神鬼

信奉神祗。境內信奉的神祗很多,從天上的玉皇、陰間的閻王到地上的山神、水中的龍王,從東方的眾多神仙到西方的如來、南海觀間,從遠古的神話到歷史上的官吏,幾乎無神不信。信奉者或在家中設立牌位,塑造神像,定時或不定時祭拜;或到庵堂寺觀燒香許願,以求賜福消災,幫助實現自己的願望。

信奉祖先。許多人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祖先的靈魂會保佑自己。對祖先的祭奠歷來最隆重,也最虔誠。除逢年過節例需供奉外,每年清明、冬至、先人生日、忌日、中元節都要祭祀。

迷信“八字”、風水

信“八字”。許多人認為人的命運是由“八字”決定的。為了預測一生的前程、婚姻、子女、壽命,往往不惜耗費錢財,或請星相術士看相算命,或去寺廟卜卦、求籤,或央巫祝、寒士問仙、扶乩。有的人又力圖改變命運,如兒女生下,“八字”帶凶數,便故意取賤名;女人帶“八敗”,便選一個帶“八敗”的男人做丈夫,以求互相抵銷。有的熱心架橋修路,惜孤憐貧,做善事,積陰功,以圖來世。有的寄希望於“風水”和神仙、菩薩保佑。

信風水。許多人認為風水龍脈與人的吉凶禍福有因果關係,死人葬祖,建房擇基,都要請“地仙”看地。

迷信預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認為凡天象、人體、夢境,以及其他事物出現怪異現象,都與某種吉凶禍福的產生有必然聯繫。儘管由於科學的進步,有的預兆已有了科學的解釋,但預兆的好壞,至今仍在一定的程度上對一部分人有影響。如孕婦夢蛇兆生男,夢瓜兆生女,喜慶日子打破碗碟預兆不吉利等。

迷信星相巫術

許多人相信星相術士、師公巫祝能預測人的吉凶福禍,又能藉助某種“法力”讓人趨吉避凶,甚至嫁禍於人。有的人相信病痛以及不正常死亡是鬼怪作祟,有病不去就醫服藥,而去請僧道驅鬼祛邪。如家有孕婦,“整屋場”。一般的小病,請師公巫婆“畫茶”、“收驚”等。危難重症,則懾鬼沖儺,大做法事。還有的人久病不愈,便認為是遭了“害手”,為了報復,也去學“替身法”、“移病法”,養“金蠶”。

娛樂習俗

耍燈。春節期間,以及大的喜慶活動,常興耍燈。燈的種類有龍燈、武燈、花燈、獅燈等,以龍燈最為普遍。龍燈中又有各色布龍、稻草龍、紙花龍、筍殼龍等名目。各色龍燈中以稻草龍為尊,途中相遇,別的燈要給稻草龍讓路;兩堂龍燈吵架,稻草龍可以居中調解、仲裁。春節首次出燈稱“出行”,須在堂屋燃紙錢、香燭,放鞭炮祭龍神。主家接燈,先放鞭炮,並在堂屋點燃香燭。龍燈進屋後,必先在堂屋繞行一圈,再回到外坪獻技。龍燈穿屋,照例先右後左,依次穿行。龍燈獻技最精彩的部分是舞龍,舞龍時主家例放鞭炮助興,爆竹不停,舞龍不歇,有時可持續三、四十分鐘。農曆正月十五日夜收燈,要將燈耍到河邊或大塘邊,燃紙錢、香燭,放鞭炮,意為送龍歸大海。

黃龍大山名人

王船山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中年稱一瓠道人,更名壺;晚年仍用舊名。因曾隱居石船山,故自號船山老人、船山病叟,人稱船山先生。先世本揚州高郵人,後因到衡陽做官,才遷居衡陽。王夫之本人出生於回雁峰下王衙坪。
王4歲從兄介之入塾,7歲讀完十三經,10歲從父朝聘學《五經經義》,12歲以文會友,嶄露頭角,14歲中秀才,入衡州府學,兩年讀盡府學藏書,次次考試奪魁。16歲從二叔延聘學詩,致力音韻,兩年讀詩10萬首。19歲再從二叔學史。20歲就讀嶽麓書院。參加鄺鵬升等人組織的“行社”。翌年,又與管嗣裘等組織“匡社”,立志匡扶社稷。24歲中舉,列名第五。是年冬,赴京參加會試,船行至江西,因農民起義受阻。次年折回衡陽。
明崇禎十六年(1643)八月,張獻忠攻占衡陽,慕名招王入幕襄贊軍務,且拘其父相迫。王自傷其體,往見獻忠,示誓不相從。次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四月,即位稱帝。五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滿清王朝宣告成立。王聞此巨變,痛不欲生,寫《悲憤詩》一百韻。是年,遷居南嶽雙髻峰下,築茅屋,名“續夢庵”。清順治三年(1646)夏,隻身赴湘陰。以一介書生上書司馬監軍章曠,建議調和南北督師矛盾、聯合農民起義軍協辦抗清。章不聽,失望而歸。次年五月,清軍攻占衡州,王夫之全家逃散。不久,二兄、二叔、父親相繼病亡。順治五年十月,王與管嗣裘、僧性翰在南嶽方廣寺舉兵抗清,有衡山等地農民、造紙工人近百人參加。兵敗,越五嶺,赴肇慶,投奔南明永曆政權。當年,被薦為翰林院庶吉士,以父喪辭謝。順治七年二月,任行司行人。四月,三次上書彈劾內閣王化澄結奸誤國,險遭不測,幸賴農民軍首領高一功仗義營救,才得以逃往桂林。十一月,清軍攻陷桂林。次年正月,王由廣西回湖南,避亂南嶽“續夢庵”。順台七年春,李定國率大西軍10萬大敗清軍於桂林。八月,兵至衡州,派人招王,王想去而又未去。為避孫可望之害,隱居祁、邵、衡三縣之界的耶姜山,歷時三載。順治十一年八月,因清軍搜捕,被迫離家,流亡於零陵、郴州、耒陽、常寧一帶,曾變名為瑤人,寄居荒山破廟中;後移居常寧西南鄉西莊源,並開始授徒著書。這段時間,先後寫出哲學著作《周易外傳》《老子衍》(安稿)及重要政治著作《黃書》。順治十四年四月,再次返回續夢庵。期間,常往來於長樂、庫宗橋、新塘等地,著書訪友,凡三年。
順治十七年(1660)春,舉家遷居衡陽金蘭鄉高節里,於茱萸塘(今曲蘭鎮湘西村)築茅屋,編篾為壁,名“敗葉廬”。10年後,又在敗葉廬前築草房“觀生居”,並自題堂聯:“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這段時間,主要著作有《尚書引義》(初稿)、《永曆實錄》《讀四書大全說》《老子衍》(重訂)等。《永曆實錄》共26卷,記錄南明永曆政權的興亡,特為高一功、李過、李定國、李來亨等農民將領一一列傳,保存了清初農民軍抗清鬥爭的重要史實。康熙十四年(1675)秋,築湘西草堂,初為茅舍,有屋宇三間。王夫之一生的最後17年就住在這裡,他的大部分著作也在這裡寫成。湘西草堂當時是“食禽過不棲”的窮地方,但他安之若素,終日刻苦自勵,潛心著述,很少出門。其子王后來回憶說,(夫子)“自潛修以來,啟瓮牖,秉孤燈,讀十三經,二十一史,及朱(熹)張(載)遺書,玩索研究,雖饑寒交迫,生死當前而不變。迄於暮年,體贏多病,腕不勝硯,指不勝筆,猶時置楮墨於臥榻之旁,力疾篡注。”湘西草常17年是王夫之一生著述的高峰期和成熟期。《四書訓義》《莊子通》《莊子解》《思問錄》內外篇,《張子正蒙注》重訂《尚書引義》等重要哲學著作,《讀通監論》《宋論》等系統史論著作,以及詩論《楠窗漫記》《夕堂永同緒論》等,均在這段時間內先後成稿。
王夫之晚年,痛定思痛,接受了滿清統一中國的現實。康熙十七年閏三月,吳三桂在衡州稱帝,請王寫勸進表,王斷然拒絕。衡州郡守崔鳴騖送來粟帛。王卻帛受粟。
康熙三十一年(1691)正月初三,王夫之病逝,享年73歲,遺體葬曲蘭鎮船山村虎形山麓。生前自題墓碑:“明遺臣王夫之墓”。
王夫之勤懇著述凡40年,有著作100餘種、400餘卷,近800萬字。他對天文、曆法、數學、地理學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文學、佛學等。他的哲學著作總結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代表了封建時代唯物主義哲學的最高成就。他的民主政治思想曾受到譚嗣同、梁啓超、章太炎的推崇。他的詩論亦多有獨特見解。

朱少連

朱少連(1887-1929),字漢英,號孝廉,原名天資,竹花鄉(今曲蘭鄉)湘西村人。幼家貧,年9歲始由族產資助入學。民國元年(1912)由湖北鐵路學校畢業後,分配到株萍鐵路局當火車司機。民國7年,調安源機務段。民國10年,被提升為路局行車部總司機。
1921年,李立三來安源辦夜校,朱少連成為李的得力助手。次年2月,由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1月,安源路礦兩萬餘工人為增加工資、改善待遇舉行罷工,朱少連被推任罷工指揮部副總指揮。俱樂部因規模擴大改組,朱少連當選路局主任。不久,朱少連奉命去株萍鐵路機務段株洲轉運局工作,建立了安源路礦俱樂部株洲分部、中共安源路礦第七支部。
1922年11月1日,朱少連出席粵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會上提議成立全省工團聯合會,並被推選為籌備委員會主席。1923年1月,朱少連領導株洲轉動局工人罷工,再次取得勝利。6月,朱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共執行委員。
1925年9月21日,反動派以武力包圍安源工俱樂部,朱少連被迫化裝離礦。1926年3月,朱在醴陵陽三石組織成立株萍鐵路總工會,當選為總工會主任。5月1日,朱出席在廣州召開的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10月16日,朱出席全省首次工農代表大會,並作了《萍礦總工會工作報告》。
長沙“馬日事變”後,朱少連與劉昌炎組織一支2000餘人的武裝隊伍,參加中共湖南省委組織的十萬農民圍攻長沙的戰鬥。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朱少邊組織農民300多人,於9月12日趁夜攻打株洲鎮團防局,占領火車站。1928年2月,朱少連奉命攻打醴陵縣城,戰鬥失利,隻身潛回衡陽老家。
1929年1月4日,朱少連回安源,不幸被捕,1月8日凌晨,在萍鄉車站附近大西門外遇害。195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拔款,在安源鎮牛角坡為朱少連烈士修建了陵墓。

鄒桂堂

黃龍大山 黃龍大山

民間古建築裝修藝術家鄒桂堂,1882年生於曲蘭鎮高沖村。他以堆塑和彩繪人物見長。上世紀二十年代修整渣江福城寺,重塑十殿閻羅,請他主持其事,他根據《幽冥錄》所記,塑造了數百個形態各異的鬼卒,並重新設計製造了機關,成了衡陽縣僅有的大型雕塑群,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他藝驚同行,名聲遠播。周邊縣、市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的大屋和祠廟,基本上都有他鄒桂堂的堆塑和繪畫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