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岐[10]

黃鳳岐(1851-1933),字方舟,號芳久,晚年自號蠡良子。安化縣龍塘人,書法家黃自元的堂侄。

基本信息

1.武術家、知府

精經史及武術,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舉,二十年成進士。光緒二十一年,湖北巡撫譚繼洵邀為幕賓,兼教其子譚嗣同習劍術。值日軍進入關東,黃投筆從戎,離武昌時,譚嗣同聯云:“曾受雙戟單刀,長於葛洪者劍;所謂粗臠大塊,奄有陳亮之文。”戰事結束,入京供職。是年十月,陝西巡撫魏光燾奏調西寧辦理營務。黃鳳岐抵西寧後,帶兵巡視邊塞,來回三千里。兵部侍郎楊頤奏保人才,代進黃鳳岐所擬《練兵條陳》,獲嘉許。即命隸虎神營,委以槍隊教練。南苑帶隊操演,記大功一次,免補同知府留原省補用。二十六年( 1900年)七月,八國聯軍陷京師,慈禧挾光緒帝逃西安。黃鳳岐聞訊,即赴行在,初委以稽查旗營之職。魏光燾雲貴,以奏調黃鳳岐至廣南(今雲南蒙自縣)前敵營務處,兼辦南防團練,以防法國軍隊侵擾。不久,署開化知府。任內,減苛捐,雪冤獄,深孚眾望。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應鄉試座師、安徽巡撫馮煦之邀入皖。適遇兵變,菱湖軍械廠被占。黃鳳岐領兵一百,一鼓奪回菱湖,遂受委為統領。宣統二年(1910年),雲貴總督李經曦電邀黃鳳岐去昆明,即由上海乘法國輪船經越南進入雲南。沿途目睹外國船員及法軍囂張情狀,深感外侮日亟,故詩云:“先秦圖籍分明在,未遇蕭何孰敢收”。寄於良吏圖強。辛亥革命後,黃鳳岐受其弟子湘督譚延闓之命,曾任辰州、寶慶知府。以年邁力衰,辭官回里,晚年主講船山學社。民國22年12月病逝於湖南長沙,著有《侯度錄》、《西行雜記》、《宦遊詩草》、《種茂園詩草錄》、《久芳閣年譜錄》等。
來源自安化縣檔案館收藏的《安化縣誌》
安化龍塘人,精少林拳。曾隨劉玉山習練刀術,深研刀技,有“單刀王”之稱。後又練劍術,能一抵十,名嗓一時。民國期間,繼續從事武術活動。1932年被聘為湖南省第二屆國術考試評判員,在閉幕式上表演小華山拳,受好評。其一生培訓不少學生,為湖南武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摘自湖南武術網

2.北洋軍閥

黃鳳岐(1883—1929),山東 莒縣劉家官莊鎮躲水店子村人。1920年,隻身到東北謀生,流浪在吉林一帶,後加入胡匪團伙,並成為骨幹頭目。1923年,奉軍張宗昌部收編了黃鳳岐所在的匪部,被委任為張部第3旅28團3營營長,後升為團長。1924年率所部隨張宗昌入關。1926年起,先後擢升為第126旅旅長、山東陸軍第26師師長和第3軍軍長。1928年,他率部自濰縣、高密一帶南下,在魯南、蘇北各地“剿匪”。後因張宗昌戰敗,撤至掖縣、黃縣等地,擬渡海回東北。在龍口登船時,被奉命守候的劉珍年所部逮捕並處死。
3、中共烏海市委原書記

內蒙古準格爾旗黑岱溝鄉人,1927年7月出生,1948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0月至1949年12月在伊東乾訓班學習,任組織委員;1950年1月至1951年1月在準格爾旗六區工委任組織委員;1951年2月至1953年4月在準格爾旗宣傳部任幹事,其間任土改工作團團長,區委代書記;1953年5月至1957年3月在原伊盟組織部任副科長、科長、副部長;1957年4月至1958年7月任伊盟扎薩克旗旗委書記;1958年8月至1960年5月任伊金霍洛旗旗委第一書記;1960年6月至1970年7月任伊盟盟委委員、鄂托克旗第一書記;1970年8月至1973年6月任伊盟革委會副主任;1973年7月至1980年8月任內蒙古黨委組織部副部長;1980年9月至1981年7月任中共烏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1981年8月至1990年4月任中共烏海市委書記。1990年5月任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常委,同年離休。
,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10年9月12日18時30分逝世,享年8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