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鯔魚
拉丁名: Mugil cephalus Limmaeus
英文名: common mullet,grey mullet,haarder,bardgut mullet
俗名: 烏支、普通鯔、大頭鯔、九棍、葵龍、田魚、烏頭、烏鯔、脂魚、白眼、丁魚、黑耳鯔。
綱目: 鯔科
產地及產期
鯔魚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沿海均產之,尤以南方沿海較多,而且魚苗資源豐富,是南海及東
介紹
鱸形目(Perciformes)鯔科(Mugilidae)多種有經濟價值的群棲性魚類的統稱。與名為red mullet的緋鯉科(Mullidae)山羊魚(goatfish)無親緣關係。近100種,遍及所有溫、熱帶區水域,一般生活於鹹水或半鹹水中,常見於沿岸淺水帶,以挖取泥沙中的微小動植物和其他食物為生。體色銀白,長30∼90公分(1∼3呎),鱗大,體粗壯,呈雪茄菸狀;尾鰭分叉;背鰭二個,第一背鰭有四根硬棘。多數鯔具強大砂囊狀的胃,其腸長,能消化大量植物性食物。普通鯔(Mugil cephalus, 即條紋鯔)因生長迅速,是見於世界各地的著名魚類。
體延長,前部近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20~40厘米,體重500~1500克、全身被圓鱗,眼大、眼瞼發達、牙細小成絨毛狀,生於上下頜的邊緣、背鰭兩個,臀鰭有8根鰭條,尾鰭深叉形。體、背、頭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鯔魚外型與梭魚相似,主要區別是鯔魚肥短,梭魚細長;鯔魚眼圈大而內膜與中間帶黑色,梭魚眼圈小而眼晶液體呈紅色。
食療作用
鯔魚肉性平,味甘鹹;
具有補虛弱,健脾胃的作用;
對於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貧血等病症有一定輔助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