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頰麥雞

黃頰麥雞

黃頰麥雞,屬鴴科(Charadriidae)是鴴形目的一科.

基本信息


鴴科共同特徵

黃頰麥雞黃頰麥雞

小、中型涉禽,體長約240毫米;嘴形細狹,尖端具隆起;鼻孔直裂,有鼻溝;跗骨後側具網狀鱗,前 緣亦常具網狀鱗;趾不具瓣蹼;中爪不具櫛緣。共有32屬63種,分布遍於全世界。在高緯度繁殖的種為候鳥,其 中有些種能遷徙到很遠的地方。除繁殖季節,鴴類高度結群。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部分取食植物。日夜活 動。在沼澤附近雜草叢生的地面凹陷處營巢。每窩產卵4~5枚。卵皮黃色或灰色,有黑斑點。雛鳥為早成 性。雌雄皆孵卵和照料幼鳥。

在地面行走迅速而敏捷,常10~20隻結群活動。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蠕蟲、蝸牛、海產軟體動物和 甲殼動物。棲息於河川、稻田、草原和山地,平時大群活動,只在繁殖季節成對。飛行迅速,兩翅拍擊很快 。繁殖時期常上下飛翔,鳴聲嘹亮,十分悅耳。以蠕蟲和昆蟲為食,也吃禾本科、莎草科 、蓼科等植物的種子和嫩芽。中國只有1個亞種,在北方繁殖。遷徙幾乎遍布全國。金眶鴴,棲息於沿海、 小河的砂礫岸邊或河中的沙灘。單獨或三五成群在沙灘上行走,邊走邊叫,取食甲蟲、蝸牛等。中國有3 個亞種,繁殖在東北、河北、山東,直至甘肅、四川、雲南。在長江以南地區越冬。蒙古沙鴴 ,生活在海邊沙灘上,有時也到湖畔或江岸。是中國常見的旅鳥。不結大群。兩翅強,飛行迅速,擊動較 快,下降接近地面十分敏捷。

簡介

中文名:黃頰麥雞

拉丁名:Vanellusgregarius

英文名:sociablelapwing

黃頰麥雞 黃頰麥雞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鴴形目->->->鴴科->->麥雞屬->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1]

野外識別:

體型中等。具黑色過眼線,額和眉紋白色,頭頂黑色。繁殖期面頰土黃色。頸、胸、背、腰橄欖灰褐色。初級飛羽黑色,次級飛羽白色;尾羽基部有寬大的白班和黑色次端斑。腹部有寬的黑色和暗栗色橫帶。尾下白色。

最新動態

世界上最大種群的黃頰麥雞在敘利亞被發現
來自國際鳥盟的訊息,3月2日,一支研究小隊宣布,他們在敘利亞發現了黃頰麥雞的最大越冬種群。
此前的估計認為這一極危物種的全球種群數量只有400至1500隻。但這次,該小組在敘利亞北部的一些草地生境中,一天內就發現了1200多隻,整個調查形成期間共記錄到1500隻。
這一發現對於中亞(該鳥繁殖地)到中東(該鳥越冬地)地區該鳥的保護工作將是將極大的鼓舞。
接下來的關鍵就是對於棲息地的保護工作。敘利亞地區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主要是因為非法捕獵和棲地喪失,而這二者都將給黃頰麥雞帶來極大威脅。中東地區的保育研究人員們已經開始緊急行動,以確保這一越冬種群將會立即得到應有的保護。
黃頰麥雞的種群數量從1960年至1987年間有了急速的下降。而近年間,這一下降趨勢有增無減。因此,該鳥種被列為國際極危物種。該鳥種在北戴河曾有過1個記錄,被認為是迷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