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截止至2006年底,該鎮常住人口約11500多戶,35600多人,外來人口16000多人。
經滄海桑田,歷經演變,原是一片沖積平原的黃閣,變成“一山三水六平原”鎮域面積70多平
行政區劃
截止至2006年底,該鎮轄下14個村民委員會、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 個農場。
黃閣人姓氏以張、李、陳、麥姓為主,其中張姓以大井村居多,李和陳姓以大塘村居多,麥姓以蓮溪村為多,又是黃閣最大的宗族。
歷史沿革 唐詩人張九齡游此處雞谷崗,讚譽為“鳳凰”勝地,故村名鳳閣。 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中原麥氏遷此,改稱黃閣,示意此乃宰相官署之地。原屬東莞縣,後改 屬香山縣。 1958年設黃閣公社,1959年劃歸番禺縣。 1980年改黃閣區,1986年建鎮。今已屬廣州市南沙區
自然環境
該鎮靠山面海,山環水繞,天然形成,是一個既有山水又有肥沃土地的好地方。
該鎮位於東經113.4度,北緯22.8度,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隔海相望;南與橫瀝鎮以蕉門水道為界;西與番禺區的魚窩頭鎮以騮崗水道為界,北與番禺區的石樓鎮以蓮花山水道為界。珠江流域的八大出海口中,有虎門、蕉門流經鎮域而過,扼廣
該鎮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12-13℃,7月平均氣溫32℃,全年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3-4℃,年平均降水1500毫米。夏秋季受颱風影響較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較為濕潤。
經濟狀況
2007年上半年,該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3億元,同比增長403.82%;工業生產總值246.49億元,同比增長509.22%;該鎮稅收總額25.28億元,同比增長1395.86%,鎮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118萬元,同比增長34.37%,各項指標增長幅度在廣州市各鎮(街)名列前茅。
地方語言
黃閣的方言土語保存古代語言因素很多,黃閣話聲調中入聲特別多,而第三聲的聲調幾乎全部讀作第五聲。據考究,黃閣話的來源應該是從粵北流傳下來的,並不是廣州或鄰近地區。
民風民俗
黃閣人除了有中國傳統的節日外,還有他們特色的地方。
以往,從年二十開始,黃閣人就開始為春節準備食品了,如煎堆、油角、年糕、糖環、炒米餅等,都是自家人齊齊製作,年輕一代已大多
大年新春,以舞獅、舞麒麟為主,人們認為這兩種動物會驅邪、迎吉祥。每年的大年初一,黃閣的醒獅、麒麟都在該鎮鎮政府歡天喜地地起舞,繼舞進各村各家各戶,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
開燈是黃閣鎮四大村(大井村、大塘村、東里村、蓮溪村)特有的習俗,嚴肅認真又隆重。開燈是為上一年新生的男丁開燈,從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當地人按妊氏規定開燈的日子為嬰兒在祠堂掛燈,請來親朋戚友聚會,祈求來年吉祥。
“黃閣麒麟舞”是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古老的民間藝術,盛行已有一百多年,逢年過節、神誕醮會、秋色出遊,人們舞起麒麟,以表迎祥納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故民間有“麒麟獻瑞”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