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心臟急救中最嚴重的情況是心臟驟停,即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導致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時干預,將導致生命終止。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醫學上又稱猝死。中國心臟猝死的總人數每年達到54萬,居全球之首,每天約有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而60%以上都發生在院外。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4分鐘內進行復甦者可能有半數患者被救活,又稱“黃金4分鐘”。
形成背景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習和工作壓力的加大,每年因心臟疾病猝死的人數都在不斷遞增。《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1》指出,我國每年由於心臟疾病猝死的人數多達55萬人,每天猝死的人數在1500人左右,相當於4到5架波音747飛機墜毀,形象的說,即每約一分鐘,就有一人猝死。
近年來,白領、社會精英階層猝死事件時有發生,甚至連青少年和孩童猝死的比例也在不斷攀升。白領金領過勞猝死,大學生過度熬夜猝死,中小學生體育運動猝死、甚至連幼稚園猝死事件也時有發生。這些樣本和不完全統計的數據,說明中國因心臟疾病猝死的問題可能比已知的統計結果嚴重更多。
越來越多突發的不幸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民眾急救意識的淡薄、急救知識的缺乏,院前急救設備的匱乏,急救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揭示出我國公眾急救能力不夠,也最終導致了我國猝死數據以觸目驚心的速度不斷攀升。
“黃金四分鐘”救人法則 電除顫讓生命重新律動
心臟驟停是指突發的心臟電活動異常,心臟突然或意外停止跳動,導致有效脈搏和血壓喪失,由心臟驟停導致的死亡即為心源性猝死。心臟驟停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及任何人身上。一旦發生心臟驟停,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將會停止,如果不及時予以治療,就會導致猝死。
對於突發心臟驟停患者的搶救,大大依賴於快速的高質量心肺復甦和除顫。高質量的心肺復甦能暫時維持血氧供應,但僅僅心肺復甦無法將心室顫動轉復為心臟正常節律,電除顫才是轉復心臟節律、治療心室顫動的唯一手段。
醫學研究表明,對於心室顫動的治療,除顫每延遲一分鐘,生存率下降7%-10%。在心臟驟停發生1分鐘內行電除顫,患者存活率可達90%,而5分鐘後則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鐘約30%,9到11分鐘後約10%,而超過12分鐘則只有2~5%。
在正常室溫下,心臟驟停4分鐘後腦細胞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如果時間在10分鐘以上,即使病人搶救過來,也可能是腦死亡,即植物人。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黃金四分鐘”之說。因此對於心臟驟停的治療,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聚焦於如何提供快速的電除顫。